中國環境報:2012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一、黨的十八大確立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提出建設美麗中國
11月8~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
二、《民事訴訟法》建立公益訴訟制度環境公益訴訟揭開歷史新篇章
8月31日,《民事訴訟法》修正案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上獲得通過。修正案增加了關于環境公益訴訟的規定:對污染環境等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分步實施細顆粒物監測數據發布排出時間表
2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細顆粒物與臭氧等項目監測。按照環境保護部統一部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要在今年率先實施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12月1日起,江蘇、浙江、上海在全國率先統一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
四、專項環保規劃連續出臺重點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進
國務院和相關部委出臺《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分別就“十二五”期間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等作了總體部署,有利于加快推動污染治理和相關產業發展。
五、環境保護部向13個經濟部門提供綜合名錄以環境經濟政策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綠色發展
為實現以環境保護倒逼技術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等目的,環境保護部12月向發展改革委員會等13個經濟綜合部門提供了《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12年版)》,包含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重污染工藝、環境友好工藝等700余項。同時,建議有關部門采取差別化政策,強化企業環境責任。
六、多個環境敏感項目引發群體性事件環境保護部要求擴大信息公示范圍
7月和10月,四川什邡、江蘇啟東和浙江寧波,分別因反對鉬銅項目、達標水排海工程和PX項目引發群體性事件,由環境敏感項目建設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進入高發期。10月底,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擴大環境信息公示范圍,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七、廣西龍江河發生鎘污染事件環境風險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1月15日,廣西龍江河發生嚴重鎘污染事件,鎘含量一度超《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約80倍。此后半個月內,廣西打響了一場飲用水安全保衛戰。環境保護部、監察部組成的國務院工作組介入調查,相關企業和地方政府多位責任人被查處。此次事件暴露了我國基層環境監管能力嚴重不足,環境風險防控任重道遠。
八、環境一號C星成功發射運行生態環境宏觀監測能力提高
11月19日,環境一號C星成功發射,與之前在軌道運行的環境一號A、B星,組成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有利于環保部門開展大規模、快速、動態的生態環境監測及評價,跟蹤溢油、水華等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大幅度提高我國生態環境宏觀監測的能力和水平。
九、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報告和核安全規劃公布填補核安全規劃空白,為核電安全高效發展保駕護航
2012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報告和《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檢查結果表明,總體上講,我國核設施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國核設施發生類似福島核事故的可能性極低。而規劃的出臺,使中國核電發展告別了只有核電發展規劃、缺乏安全規劃的尷尬處境。
十、野生動物頻頻遭到野蠻殺戮如何有效保護野生動物受關注
自6月爆出長白山毒殺黑熊事件之后,湖南羅霄山脈“千年鳥道”過境候鳥被大批捕殺;天津北大港20多只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遭投毒致死。野生動物遭野蠻殺戮事件頻發,引發對野生動物保護法律如何有效執行、人類發展與野生動物生存如何協調等議題的重新討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