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妇内射中岀黑人_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_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性色av毛片特级

媒體/合作/投稿:010-6581568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發郵件

 為助力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谷騰環保網隆重推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技術與企業新媒體傳播計劃》,七大新媒體平臺,100萬次的曝光率,為環保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帶來最大傳播和品牌價值。

    
谷騰環保網 > 新聞信息 > 正文

一道嚴峻環保題 亟須上下共作答

更新時間:2013-03-14 08:56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閱讀:861 網友評論0

 “黃浦江上游水域驚現"漂流死豬",上海市松江區、金山區水域已打撈起病死豬幾千頭。上海市政府已明確要求各主管部門全力做好應對處置工作,確保飲用水源地取水安全……”今天一大早,正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上海團人大代表們看到這則新聞,皺起眉頭:“我們的環境怎么了?”

 近期,飲用水源受威脅、霧霾圍城等現象屢屢登上媒體頭版,“環境保護”、“生態文明”更成為今年全國兩會僅次于機構改革的第二大熱詞。據記者粗略統計,僅全國政協關于生態保護的大會發言和提案就有近百件。

 全國人大代表王如松也聯名30多名代表,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為了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意志,有必要在根本大法《憲法》中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王如松斬釘截鐵。

 在GDP高速增長的同時,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華北地區連續的霧霾天氣,每到春天便準時報到的沙塵暴,都讓國人切實感受到“環境不能承受之重”。

環境污染,每個人都逃不掉

 在一次小組討論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宣教部部長李守鎮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北京西三環電視塔下的昆玉河,是引進北京城區做飲用水的人工渠京密引水渠的重要部分,1985年被列為一級水源保護區。李守鎮委員的家就住在附近。可他發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距離這條水道不足100米的地方堆起了一座垃圾場,附近是一個日漸擴大的“城中村”。為了不影響市容,周圍砌起了一道一人多高的紅磚墻。

 李守鎮講到這里頓了一下:“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平時看起來干凈整潔的北京城,每到大風四起便塑料袋、垃圾滿天飛了。”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著一樣的空氣。環境污染,每個人都逃不掉。”坐在對面的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毛蘊詩委員嘆道。

 這種狀況不僅出現在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統計數據表明,大多數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運系統不完善,城市消耗了85%的能源和資源,排放了相同比例廢物和廢氣,流經城市的河道80%以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誰是污染制造者?

 造紙、皮革、化工是高污染行業;輕工、紡織、冶金、鋼鐵、機械是高能耗行業;以煤炭為燃料的工業、以燃油為燃料的運輸業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PM2.5的罪魁禍首就是汽車尾氣污染。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顯示,至2012年歲末,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突破12089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9309萬輛。

令全國政協委員馬國湘焦慮的是,在我國現行的產業結構調整中,汽車制造業仍在鼓勵發展的名單上。

 馬國湘直陳造成環境問題的五大弊病:經濟布局和產業政策不合理,污染排放標準制定不科學,環保法律和法規陳舊,環保體系剛性不足和環保意識薄弱。

 僅以污染排放標準一項,馬國湘便有一肚子話要說:“現行污染排放標準的制定,常常有利益攸關者參與。比如,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員的構成,90.9%的委員來自石化系統,2.3%來自汽車產業系統,4.5%來自環保系統。油品質量標準的制定權被幾個相關企業掌控,國家排放標準怎么可能科學?”

 馬國湘表示:“常識告訴我們,一把刀的刀刃,不可能切削同一把刀的刀把。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狀,必須改變。”

改善環境,怎么做誰來做?

 “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政府工作報告中短短的16個字背后,卻是一道亟須全社會共同作答的嚴峻考題。

 “我們都知道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也都渴望環境的改善。問題是,怎么做?誰來做?”全國政協委員高彥明發問。

 雖然感到時間緊迫,但代表委員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環境保護是一個全面而復雜的過程,包括大氣資源、水資源、食品安全保障等,不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各部門、各機構、每個人全力以赴。

 以治理沙漠化為例,高彥明說:“治沙要涉及林業、環保、國土資源、農業等各大部委以及相關省市的配合。如果沒有一個具體部門牽頭,只會陷入"九龍治水"的困境。”

 在北京參加兩會,聽到的全是低碳、環保的呼聲,來自太原鋼鐵集團的李曉波代表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鋼鐵是高能耗、高排放產業,雖然難題很多,但依靠管理和技術創新,完全能夠實現綠色發展,關鍵看舍不舍得投入。”

 李曉波認為,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不僅應當是企業生存的前提、發展的基礎,更應成為能源企業優勝劣汰的重要標準。“畢竟,節能減排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不過,全國政協委員蔡建國也認為,用當今世界最高的標準來規定中國的發展,是不合理也不現實的。“但多借鑒其他國家的教訓,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他搜集了大量資料,發現“先污染后治理”幾乎是每一個發達國家經歷過的必然過程:早在19世紀,許多國家先后爆發了大規模的環境污染事件,例如英國泰晤士河的污染、日本足尾銅礦的污染事件等。20世紀50年代前后,在比利時、美國、英國、日本相繼發生了“八大公害事件”。正是在這些事件后,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才順勢而生。

 “中國古語說得好:前車之鑒。”高彥明委員呼吁,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由國家負總責,成為國家意志。

 蔡建國還提醒大家:“環境問題不應該因為幾日霧霾的出現或散去而成為焦點或者被遺忘,而應該成為政府、企業、民眾持續關注與努力改進的領域。”

保護環境,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為推動“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意志”,許多代表委員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等30多名代表聯名提交建議案,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權入憲的同時,全國政協也收到了今年的第1404號提案,李朋德等11名委員要求將《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改為“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這樣的“雷同”并非巧合。

 王如松代表對記者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入憲是應對生態危機、改善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黨的十六大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寫入了黨章。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將“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寫入了憲法。黨的十八大已經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黨章,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入憲的時機已經成熟。

 李朋德表示,《憲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段規定:國家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因此,“生態文明建設入憲有現實基礎”。

但,單純的環境權入憲尚不足以修復生態。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發展格局,更有人們的價值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需要全方位變革。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中國正處于生態文明前進還是倒退的十字路口,到了必須痛下決心的時候了!”馬國湘委員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關于“一道嚴峻環保題 亟須上下共作答 ”評論
昵稱: 驗證碼: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谷騰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2’第九屆典型行業有機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十四五開篇之年,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進入第三階段,VOCs治理任務…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2021華南地區重點行業有機廢氣(VOCs)污染治理及監測技術交流會

自十三五規劃以來,全國掀起“VOCs治理熱”,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5月31日,在經歷了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調研論證、反復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