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工業園區替代水源新途徑
早就聽說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亦莊開發區)的再生水使用相當成功;這里每噸水至少要循環使用三次;每年僅再生水使用一項,可節水千萬噸,相當于5個昆明湖;萬元工業總產值水耗1.61噸,水耗全國最低,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亦莊開發區再生水的成功經驗對于其他工業園區的建設,無疑有著寶貴的借鑒作用。為此,《經濟》記者采訪了參與亦莊開發區再生水廠建設的設計單位、總承包方、技術服務單位、運營單位的多位專家,深入了解了亦莊開發區的再生水體系的建設,向他們取些“真經”。
再生水成了工業園區的“香餑餑”
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含鹽量低、水量穩定、輸水距離短、處理成本低等明顯的優勢。
雖然在普通居民的眼中,再生水就是用來沖廁所、澆花、灌溉的“臟”水,可是在亦莊開發區,這里工業再生水的大多數指標要優于自來水的指標,主要用于微電子企業生產。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方)是我國研發生產液晶面板的龍頭企業,作為電子企業,生產用水須是超純水,否則水中存在導電性的離子,會對電子元件(行情 專區)產生干擾。同時其水量的需求也是巨大的。據介紹,僅京東方8.5代線工廠,設計日需水量就達到3.7萬噸;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國際)也是眾所周知的“水老虎”。
然而北京是個嚴重缺水的城市,要想讓這些企業落戶于此,用水需求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亦莊開發區運用現代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將廢水變成了高品質的再生水,吸引了眾多“金鳳凰”筑巢于此。
目前,區內再生水簽約用戶已達到70余家,設計日需水量達8萬噸,其中包括京東方、中芯國際、康寧、揖斐電、富士康、開拓熱力等區內重要企業,實際日用水量超過3萬噸,占到開發區總用水量的35%。
看來,再生水在開發區已被當成了“寶貝”,成為企業競相爭用的“香餑餑”。
為企業省水就是省錢
企業使用再生水的積極性為何如此之高?
一方面客觀條件是京城無如此多的水可取;另一方面高品質的再生水,能夠替代工業用水,讓企業放心使用。除了保證再生水高品質質量,優惠的價格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目前,北京市工商業水價每噸6.21元,而開發區再生水的水價僅為每噸5.1元。以京東方為例,每年可以省下幾百萬元的“買水錢”。
此外,據亦莊開發區市政水務局主管蔡靂介紹,開發區積極倡導企業進行綜合(行情 專區)化的資源利用,并將其貫徹于再生水的使用環節。例如,華潤協鑫企業想從毗鄰的京東方取其排放的污水,以減少從污水處理廠購買再生水的數量。對此,開發區在土地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專批給華潤協鑫土地用于安裝凈化裝備。在選擇入區項目方面,是否符合“三高兩低”的“硬指標”,也是到開發區投資落戶的企業都必須過的“綠色門檻”,通不過就一票否決。
如此一來,開發區的各用水大戶對再生水利用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現在他們考慮的是,如何將企業內部再生水進一步循環深化,以便最大程度地減少工廠對市政大循環再生水的使用量。因為省水就是省錢!
有章可循的再生水“真經”
目前,我國再生水利用面臨規模小、管理水平不高、運行不夠穩定、水質水量難以保證、管網建設薄弱、輸送成本較高等問題,很多城市再生水利用沒有成熟的管理機制。而亦莊開發區作為最早大規模使用再生水的工業園區,其已形成體系的再生水經驗正可成為其他工業園區再生水建設的一本“參考書”。通過采訪參與亦莊開發區再生水廠建設的專家,記者了解到,建立一套完整的再生水體系并實現良性運行,多贏效果,從前期的大數據統計,到規劃設計、試驗、施工,到后期的維護、運營,都有章可循。
“政府政策導向明確,形成有效的建設運營服務‘一條龍’式的模式,提供有效的再生水供給,滿足用戶的需求,是亦莊開發區成功建設再生水工程最大的可取之處。”參與開發區再生水工程設計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四所副總工程師楊京生概括道。
從2004年亦莊開發區再生水規劃開始,政府要求入駐的用水戶,凡可以使用再生水的用水單元必須使用再生水,新建企業再生水使用率平均達80%以上。為了確保再生水需求,亦莊開發區不僅本地污水廠回用,還大力從外部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引入污水作為區內再生水的原水。污水在舊城區難以回用,在新城區簡單易行。政府負責鋪設市政再生水管道,與用水戶的系統銜接。另外,采用水質分級,分質供水的措施,既達到應用要求,又可降低處理成本。
“開發區在建園之初,用水的設計規模都是經過提前測算的,按照規劃年限,包括水資源調查、水平衡測試等核心數據都被細致地統計出來了,這樣就便于后期建設時有的放矢。”楊京生介紹說。
作為一種需要在市場上銷售的產品,再生水也要保質保量。而再生水處理技術更成為重中之重。
參與亦莊開發區再生水廠建設的國家環境保護膜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郭春禹對記者說:“因為再生水一旦進入企業生產是24小時不停運轉的。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作為再生水的部分‘原料’,其成分復雜,波動性大,監管難度高,給水質的衡定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再生水需要從設計、制造、施工、運營,到監控、維護,直到水的排放,都需要一整套技術系統來管理。僅在小紅門污水廠進行的模擬企業生產流程的中試就監測了半年之久,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達到技術成熟,理論相對完整。即便如此,再生水廠投產后,對于水質的監控也要服務團隊進行時時跟蹤,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不能超過五個小時,否則會對系統產生嚴重的破壞。”
價格直接影響到再生水的需求,由于技術和規模問題使得再生水成本偏高,一些規模偏小的再生水工程中水成本甚至超過了自來水的價格。導致企業選擇使用自來水,不少再生水系統設備閑置和浪費,同時也降低了企業更新再生水技術的積極性。組織亦莊開發區再生水廠施工建設的藍星環境副總經理郭嘉向記者介紹:“開發區在控制水質的同時,也不斷提高工藝,增加現代先進的‘超濾+反滲透’膜技術處理方法,開發膜清洗試劑等產品,不斷提高膜的使用壽命,降低損耗、節約成本。目前,開發區再生水水廠每噸的生產成本在不斷下降。當然,在價格的制訂上,要考慮管網的建設、設備維護、技術升級等因素,要與自來水保持合理的比價。”
再生水利用要本著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進行。由于再生水產業具有部分公共事業的特點,決定了政府支持的必要性,尤其在產業發展初期。“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直接介入再生水市場,而是為促進再生水市場發展服務,再生水產業也應該利用市場機制來發展。”亦莊開發區市政水務局主管蔡靂認為,“在再生水發展成熟以后,再生水設施從建設到運營管理完全可以引進社會資金,由企業運作。亦莊開發區的經驗表明,將來,再生水可以考慮替代自來水作為城市主要供水,帶動了污水處理的升級改造。污水處理的成本可以從再生水銷售中補償,不再單純依靠污水處理費和政府補貼。再生水廠的收益要超過自來水廠,這樣盈利的前景有利于各方資金的投入。”
“再生水創造了一個新的生產和消費體系,既滿足用水需求的增長,又可以控制污染物排放,保障水環境。中國的城鎮化必須依靠再生水來解決用水增長,尤其在目前水環境惡化,適合自來水的水源日益減少的局勢下。”蔡靂表示。未來,我國再生水將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再生水的建設可借鑒亦莊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城鎮化進程,增加政策扶持,進一步完善處理工藝,放開市場,增強監管和對違法的處置力度。那時,再生水的發展,不但風生“水”起,更將水到渠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