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治霾劍指四大污染巨頭 2.91億建智能監管網
27日,包圍北京市的河北省就“治霾”再給地方政府和企業上緊“緊箍咒”,且劍指四大“污染巨頭”鋼鐵、水泥、電力和玻璃行業。在2014年將投入2.91億元人民幣安裝污染物IC卡總量監控系統,促其步入“智能監管”時代。
目前京津冀地區已成為污染重災區,河北治理污染任務更重。2012年,河北省大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中國第三位,氮氧化物居第一位。今年1至10月份(304天),該省11個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僅占36%(109天)中國環保部公布的全國首批重點監測的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個城市,河北每月都占5到7個。
“治理大氣污染,河北已經沒有退路,必須背水一戰。”在當日召開的河北省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動員會議上,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楊崇勇稱。
楊崇勇介紹說,鋼鐵、水泥、電力和玻璃四大行業是河北省大氣污染的主要排放源。據統計,2012年,四個行業消費煤炭1.67億噸,占全省總燃煤量(3.16億噸)的53%;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省總排放量的65.4%、氮氧化物占60.2%、煙粉塵占61%。
同日下發的《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北省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力爭到2014年底,四個行業重點治污減排項目主體工程大部分建設完畢。到2015年6月底,四個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全部建成符合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的治污減排設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總量分別削減17.95萬噸、31.69萬噸、0.72萬噸。
楊崇勇強調,2014年底前,要全部完成四個行業186臺鋼鐵燒結機、81條水泥熟料生產線、152臺電力燃煤機組、94條玻璃生產線的IC卡總量監控管理系統的安裝,對企業污染治理設施投運率、處理效率以及排放濃度、排放總量進行全方位、全天候的過程監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