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余萬建預警中心 京津冀等預知七天污染
財政部已決定投資4519萬元,以支持京津冀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中心(一期)項目建設。
從環保部還獲悉,上述項目建成后,該預警中心將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以及內蒙古東部區域6個省級單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實現未來3天空氣質量預報和7天污染趨勢預測。
今年1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多次發生大范圍、長時間的霧霾天氣,嚴重影響環境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其中以京津冀區域最為嚴重。
環保部介紹,京津冀地區具備一定的空氣質量預報預測基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是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的數據中心,目前已建成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496個點位在內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管理平臺。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于2008年建立了北京市空氣質量集成預報系統,該系統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建國60周年大慶的空氣質量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針對此前公眾反映的空氣質量預報落后的問題,環保部稱,目前環保部門的空氣質量預報能力無法滿足工作需要。現階段不能對空氣質量的變化進行前瞻性的趨勢預判,同時還存在缺乏區域層面的空氣質量預報模式系統,現有計算環境不能滿足區域空氣質量預報要求,污染源清單數據陳舊,部分排放清單資源匱乏,缺少會商、信息發布系統,基礎設施條件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等問題。
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以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為基礎,對當前國內外主流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模式進行篩選、優化和集成,針對京津冀區域排放特征和氣候特點,對區域的污染源排放清單進行更新和完善,并率先在京津冀重點區域建立區域預報預警業務示范。本項目一期主要開展高性能計算環境、預報系統、機房改造和支撐環境建設。
按照建設時間表,2013~2014年,將初步搭建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平臺,開展計算中心、機房改造、預報核心系統和支持環境建設。
環保部提供的效益分析顯示,通過項目的實施,為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中心配置相關軟硬件858臺(套)。建立起由空氣質量監測網絡系統、排放清單系統、數值分析預報系統、計算資源與環境系統、可視化業務會商系統、區域預報信息服務系統六大子系統構成的預報預警業務平臺,業務覆蓋范圍達150萬平方公里。開展區域污染形勢預報,開發區域分級業務預報產品,指導各城市空氣質量指數(AQI)預報業務等工作,為預警決策、科學治理大氣污染以及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