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京津石今年6月底前提交污染源解析結果

自今天起,全國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城市,將從74個上升至190個。昨天,環保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國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二階段監測實施任務完成,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全部449個監測點位已與國家聯網。另據了解,今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莊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結果。
161個城市將參加空氣質量全國排名
環保部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2013年,環保部完成了第一階段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在內首批74個城市496個新標準的監測點位的建設,并通過全國空氣質量發布平臺發布PM2.5等6項污染物濃度的實時數據。
為做好第二階段監測實施任務,國家地方兩級共投入資金約4.4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億元。目前,全國已完成包括地級市、縣級市116個城市建設449個新監測點位,并均已開展PM2.5等6項污染物的實時監測,今起對全社會發布實時信息。
至此,全國已有190個城市實時發布空氣質量信息,其中161個城市參加空氣質量排名(另外29個為模范縣級市,不參與城市排名)。根據部署,到2015年底,全國338個城市1436個點位將按照新標準開展空氣質量監測,并實時發布監測結果。
新版空氣質量指數選取當前小時數據
隨著這161個城市加入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從今天起,調整后的全國空氣質量平臺也將正式上線。平臺將囊括納入監測的19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信息,供公眾查詢。公眾可通過環保部或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官網登錄該平臺,查詢上述城市、近千個監測站點實時空氣質量和24小時變化趨勢等信息,還能看到各監測站點過去兩周的污染物變化情況。
據了解,為解決空氣質量指數(AQI)24小時滑動平均值偏離公眾對空氣質量實際感受的問題,新平臺改進了AQI指數的計算方式,采用當前小時空氣質量濃度數據來計算AQI指數的方法,不再采用最近24小時滑動平均值來代表當前空氣質量的方法,避免當空氣質量由較重污染轉為好的情況下,或由好變為差的情況下,用24小時滑動平均值造成當前評價結果和公眾實際感受不一致的情況。改進后的空氣質量評價方法將和公眾的實際感受更加接近。
■釋疑
1數據真實性
尚未發現地方存在監測數據造假情況
問:如何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避免地方數據造假?
羅毅:2013年環保部開展空氣監測質量大檢查,范圍遍及26個省市自治區,全國的空氣質量監測網監測的空氣質量數據基本可靠,未發現惡意造假現象。從2014年開始,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將建立國家質保監測站,國家質保監測站就是由國家負責運行、維護,統一監管。
為保證監測結果科學、準確,特別要規避作弊的風險,空氣質量監測實現了各站點數據直傳當地網站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實時發布,不給造假留機會。同時,國家遠程質控平臺監控著各個監測子站是否按規范進行質量控制,是否按規范進行校正,這些在平臺上都可以反映出來,能對當地數據進行無縫隙的監督。
2連片霧霾區
目前仍無證據證明霧霾區已連成一片
問:2013年11月以來,東三省、華北地區、長三角等地區接連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有學者擔憂,這三大地區霧霾帶連片,成為覆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霧霾區。
朱建平:目前,還沒有證據說明我們的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霧霾連成一片。東北地區的氣象帶和華北地區、長三角地區不是一個。一般情況下,東北地區出現大范圍灰霾的幾率要比京津冀、長三角小得多,對于京津冀和長三角來說,目前來看,京津冀的空氣質量已經比較好了,因為有風。但長三角的污染依然較重,這就是他們自己的污染排放和他們的氣象條件造成的,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三大地區連成一片,但我們要繼續觀測有沒有這個趨勢,應該及時采取有效手段來防止這種連片的現象。
3PM2.5源解析
京津石今年6月底出官方污染源解析
問:對于城市PM2.5污染源的追尋由來已久,有人說是燃煤、有人說是機動車,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朱建平:污染物來源解析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我國已先后有25個城市做過不同程度的污染源解析工作。但這種解析需選擇合適點位長期監測,要監測的不僅僅是常規的6項指標,還包括可能對這6項指標產生影響的指標進行監測,比如有機物的情況、炭黑的情況,還有些銨鹽的情況都要進行來源的分析。
2013年年初環保部就提出要求全國監測系統開展源解析工作,重點解決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還有一些省會城市,并提出明確的進度表。到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莊要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結果。到2014年年底,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都要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解析結果要報國務院,并向公眾公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