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青島鞭炮聲稀空氣良 煙花銷量比往年少很多
23日是農歷小年,也是青島煙花爆竹允許燃放的第一天,幸運的是,23日全天并未出現空氣重污染天氣。記者調查采訪得知,根據市區各煙花爆竹零售攤點的統計,小年煙花爆竹銷量比往年減少了30%至50%,市民燃放量比往年大有減少,再加上23日晚間的氣象條件非常有利于污染物擴散,所以空氣質量一直維持在二級良好的不錯水平。
“今天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會不會引起空氣污染啊?”23日是農歷小年,不少市民在“忙年”的同時也不忘在微信、微博上表達對燃放煙花爆竹的擔憂。按照一貫的習俗,小年晚間6:00至8:00是煙花爆竹燃放最密集的時段,為此,記者一直關注著青島市環保局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平臺發布的數據動態。23日17時,全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平均值為75,空氣質量級別為二級良,市南區、嶗山區等監測點位的空氣質量級別均是優、良,其他點位出現輕微污染。
18時,市區內開始出現連續的鞭炮聲,在寧夏路、逍遙路等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可聞見局部位置有鞭炮燃放后的味道,但空氣能見度很高,視線清晰,加上有陣風,味道很快就能散去。直到20時,全市空氣質量 AQI指數為74,全市23個監測點位測得的空氣質量指數與17時數值相比,并未出現明顯波動。截至22時,全市空氣質量級別仍然維持在二級良,其中,市南區點位測得空氣質量為優,其余點位多為良,或者有輕度污染。
記者查閱此前數據發現,22日全市空氣質量AQI指數為88,而23日18時至20時這一煙花爆竹密集燃放時段的AQI指數在75左右,也就是說,煙花爆竹的燃放并未導致空氣質量的惡化。對其原因,記者采訪得知,一是與往年相比,今年小年的煙花爆竹燃放量確實少了,二是23日當晚的氣象條件十分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按照往年,小年是第一個銷售高峰,但今天出貨并不多,跟去年比比,起碼減少了 30%,將近50%吧。”香港東路一處煙花爆竹零售點的負責人說,今年政府部門宣傳少放鞭炮,市民的環保意識也強了,明顯感到煙花爆竹的銷量大幅減少 。“今年抓得嚴,審批的攤點數量本來就少了,再加上買的少了,燃放量可不是下降嘛。”寧夏路的煙花爆竹零售商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攤子開張已有三四天,上門的顧客并不多,“好不容易盼來個顧客,最后也是只買掛鞭炮走了,大型煙花根本賣不動啊!”
“22日、23日連續兩天,青島都被弱冷氣團控制,空氣流動性強,尤其是23日夜晚,夜空幾乎沒什么云層 ,這種天氣對污染物的及時擴散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即使有燃放煙塵 ,也能立刻擴散出去,空氣質量才能一直保持在優良水平。”青島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有關負責人解釋表示。
調查
網友發“懇求”,官微也來勸
“馬上春節了,懇求大家盡量少買或不買煙花爆竹,中國的空氣狀況啥樣大家都很清楚,春節要再燃放煙花就雪上加霜了。上世紀50年代倫敦發生過一場很嚴重的霧霾,導致幾千人中毒死亡,你希望中國也變成這樣嗎?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了孩子,為了自己,響應起來吧。”近日,這樣一條“懇求式”微博在網絡上被廣泛轉發,有島城網友“自由的單細胞11”,有認證為北京市“陽光長城”慢病防治微博科普專家的“全科醫生馬巖”,也有著名影視明星趙薇。
網友們熱議:雖然造成霧霾天氣的主因不是燃放煙花爆竹,但在近期,霧霾天氣總是籠罩在許多城市的上空,在這種情況下確實不應該燃放煙花爆竹了。
此外,23日“青島林業”官微發布微博:“筒子們,過會就好下班回家過小年了,祝大家小年快樂。PS:今天雖說是可以放鞭炮,但為了咱明天少吸點PM2.5,為了咱共同的生存環境,提倡少放不放;更重要的是千萬別在山頭、樹林中燃放煙花爆竹,植樹造林不易,火災付之一炬。”
“青島公安”官微也來倡議:“23日是小年,也是本市煙花爆竹燃放開禁的首日。在此,倡議大家盡量少放或不放鞭炮。為啥少放?為啥不放?空氣污染,噪音污染,火災隱患。”
老居民達成共識不放鞭炮
21日上午,青島市文明辦等五部門發出了《關于春節期間文明燃放煙花爆竹的倡議書》,號召廣大市民不放煙花爆竹、少放煙花爆竹,22日記者在山東路、人民路、萬年泉路等采訪的時候,大多數市民表示燃放煙花爆竹加劇空氣污染,他們今年不打算燃放。
“要是說為了保護環境而不放鞭炮,我就知道有這么一個地方,那里的居民幾年前就都這樣做了。”市民呂女士撥打本報熱線告訴記者,在魚山路與福山路交會處有這樣一個小區,之前大家都叫它“海洋研究所宿舍”,里面居民不少 ,彼此都很熟悉,大多數上了年紀喜歡安靜,而且一放鞭即使在屋里也會感覺到嗆,居民們過春節都彼此間串串門拜拜年,安安靜靜、歡歡樂樂過春節。隨后記者采訪了這一小區的居民陳女士,她告訴記者,過去幾個春節,“老住戶沒有一戶放鞭炮的。”
此外,家住人民路、山東路附近小區的居民也紛紛表示,他們會響應五部門的倡議,自覺不放鞭炮,從自身做起。
今年鞭炮聲比往年晚且少
對于放鞭的危害,大家已經逐漸形成共識,今年市區的鞭炮聲遲了也少了。
23日下午5時許,記者聽到了零星的鞭炮聲,在金湖路上正好碰上帶著孫子出來放小煙花的張老先生,老人家左瞅右瞅遲遲沒放。
記者上前采訪,張老先生說:“城里的小區不比我們農村,地方太小,在小區院子里放怕傷了人家的車,靠著樓放,怕吵到一樓鄰居,到路邊放吧,你看這車挨著車、人挨著人,買了一堆煙花簡直是給自己找了麻煩。”
下午6時前后,記者針對行駛在市南、李滄 、市北等區域的多名司機采訪了解到,今年的鞭炮聲比往年要晚而且少。
“以前從下午4點鞭炮就開始響,在室內基本聽不清楚說話的聲音。”在南京路附近,一位下班回家的年輕女子告訴記者,“今天這都快6點了才有放鞭炮的,還稀了不少。”
郊區放鞭的“主力”漸少
往年郊區是放鞭炮的“重災區”,22日、23日記者在黃島、平度、萊西等地調查時了解到,今年郊區煙花爆竹的銷量明顯減少,隨著娛樂方式的增多,年輕人和小孩子對煙花爆竹的熱愛逐漸淡化。
平度、萊西、即墨 、黃島、膠州等郊區從22日開始已經有了零星鞭炮聲。家住平度同和街道62歲的張老漢告訴記者,放鞭炮是老習俗了,不放就覺得沒年味,但從來不敢讓小孩放,不過現在好玩的多了 ,也都不愿意放了。孩子不稀罕這個了,大人放鞭的心也就淡了。
過年放鞭炮是一件高興的事,可放鞭炮有一定的危險,每年都有很多兒童被傷害的例子,采訪中醫務人員提醒,一旦因為燃放煙花爆竹受傷,要根據受傷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有些事項要注意,被炸傷眼睛不能立即用水清洗,容易出現水與鞭炮中物質的反應,進一步加劇傷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