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4城空氣超標天數逾六成 環保部鄭州執法遭阻撓
(2月20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發布了2014年1月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
結果顯示,1月份,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7.6%,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4%,與上年同期相比,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提高6.0個百分點,PM2.5月均濃度下降12.2%。綜合1月份數據來看,城市空氣質量整體在逐步改善,為了進一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今年環保部的督查力度在明顯加大。
值得關注的是,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近日赴河南鄭州市,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督查過程中,遭到了多家企業拒絕或阻撓督查組進入廠區進行執法檢查。
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種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企業阻撓督查也正說明了企業環保上存在問題,將來需要從法律上解決環保執法難的問題。
總體空氣質量趨好
這位負責人介紹,1月份,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37.6%,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62.4%,輕度污染占26.8%,中度污染占14.4%,重度污染占16.2%,嚴重污染占5.0%。僅拉薩達標天數比例為100%。
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占超標天數的92.0%。與上年同期相比,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提高6.0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中除O
3
外均有所下
降,其中,PM2.5、PM10、NO
2
、SO
2
月均濃度分別下降12.2%、11.3%、10.8%、9.9%,CO日均值超標率下降9.0個百分點。
上述負責人指出,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25.4%,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74.6%,重度污染占23.0%,嚴重污染占17.8%。京津冀地區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占超標天數的81.5%;其次是PM10,占17.9%。與上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上升11.6個百分點,與上月相比降低8.9個百分點。
從發布的2014年1月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大重點區域中,與上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上升11.6個百分點,長三角地區25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提高13.2個百分點,僅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下降4.0個百分點。
這一系列數據說明了重點區域的總體空氣質量在轉好,但是,是否意味著大氣污染防治的措施已經開始初見成效呢?
駱建華認為,1月份空氣質量改善是氣象因素還是污染物減排效果,需要進一步評估,現在認為采取的治理措施見效、空氣質量出現拐點,都為時尚早。
環保部檢查遇阻
從74個城市1月空氣質量狀況來看,相較于去年同期,整體上空氣質量改善明顯。但與地方“兩會”上,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大氣污染防治提出治理目標,甚至國家總體大氣污染防治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加大針對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督查力度,無疑將會成為環保部門未來一段時間工作的重點之一。
昨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河南省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督查行動情況。此次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要是對鄭州市所轄的上街區、新鄭市、登封市、滎陽市、新密市、中牟縣等地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進行督查。
環保部的此次督查行動采取暗查或突擊檢查等方式,督查中除發現面源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大氣污染物的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問題比較突出;一些企業的無組織排放情況比較嚴重等“常見”問題外。
此外,環保部在通報督查發現的問題時還指出,多家企業拒絕或阻撓督查組進入廠區進行執法檢查。在新鄭市恒益瓷業和新鄭福華鋼鐵集團,督查組在出示證件要求對企業進行檢查后,企業門衛均以“主要負責人不在”為由拒絕檢查,將督查組拒之門外。在登封市鋁莊碳素廠,相關負責人阻撓執法人員拍攝取證。
駱建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阻撓檢查現象經常出現,企業阻撓督查也正說明了企業環保上存在問題。“企業敢于阻撓環保執法,其背后也折射出環保部門的執法"弱勢"”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也表示,“首先是賦予環保執法的權限不夠,第二就是涉及到的利益非常大,一旦被曝光,對企業的懲處可能比較嚴厲,企業會遭受大的損失,所以他們就不惜采取這些做法。”
馬軍指出,大氣污染治理面臨很多阻力和困難,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環境執法難。
對此,駱建華建議,一方面需要通過建立統一的環保執法人員著裝等,解決執法人員的身份認定問題;另一方面對拒絕執法人員檢查的情況應該有法律的處罰措施,保證暢通執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