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環境治理研討會召開
昨天上午,英中巢湖水環境治理研討會在合肥舉行,作為合肥市“世界之橋”主題日的第一個“搭橋”國家,英國大使館此行帶來了多名環境專家,為合肥環保出謀劃策。
談巢湖
—立法嚴控工廠排污并切實執行,對農民要循循善誘
會上,合肥市政府副秘書長、環湖辦主任高斌友首先向英國專家們介紹了巢湖地區的基本情況,水面面積769.55平方公里的巢湖,水質處于富營養化階段,而長期積聚的污染負荷是造成水體惡化的根本原因。
對于惡劣水環境帶來的危害,英國有過切身體會,泰晤士河也曾因城市和工業化發展而遭到嚴重污染。英國及愛爾蘭湖泊協會秘書長約翰·平德先生提出,根據泰晤士河的治理經驗,要想控制污染,就一定要立法控制相關工業企業的排污,與此同時,政府也要切實強制執行,“政府要做好長期投入、長期承諾的準備。”
根據統計,巢湖的污染源中,工業與農業差不多各占一半,工廠排污可以通過法律約束,但是對于農民,則不能單純強制執行。約翰·平德表示,從英國的經驗來看,站在農民利益的角度,循循善誘,通過良好溝通,也可以達到目的。巢湖有藍藻的很大原因便是農業化肥中的磷和氮流入河流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我們曾經對富營養化河流周邊土地的土壤做過抽樣,對于出現富營養的,便會立刻告知農民,他們知道自己土地已經足夠營養,便會減少施用磷肥。”在約翰·平德看來,這其實是一種“雙贏”,流入河水中的營養物質少了,農民也省下了買化肥的錢。
談霧霾
—燃煤工廠關閉或遷出市區,汽車全部使用無鉛汽油
這幾天的合肥空氣有了雨水的洗刷,頗有幾分清新,不過,長期在中國居留的歐盟商會中國水務工作組主席司馬博文先生仍對時而出現的霧霾天心有余悸。對于曾經帶著“霧都”帽子的倫敦,司馬博文表示,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是,幸虧當時及時采取措施,才讓今天的倫敦有了藍天白云。而對于發生在合肥等地的霧霾,司馬博文覺得,想要消除其實并非不可能,但是需要很大的決心。
他告訴記者,當年倫敦針對極為嚴重的霧霾天,將燃煤的工廠盡量關閉或遷出市區,城市居民杜絕燒煤,汽車全部使用無鉛汽油。現在,這樣的做法同樣適用于中國各城市。“讓工廠遠離城市,同時,各個工廠的環保設備都應該及時更新換代。”在他看來,一些企業因為覺得環保設備太貴而不使用或僅使用一些簡陋環保設備的行為,其實是“得不償失”。而汽車尾氣方面,唯有不斷提高汽油標準,才能逐步解決這類問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