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崇勇代表:治理大氣污染是河北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區域。2013年,全國74個大中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較差的10個城市中,河北占半數以上,甚至多座城市連續上榜,成為這個區域的重中之重。
如何不做周邊省份的“壞鄰居”?打好這場“工業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的攻堅之戰,實現河北省的綠色崛起。中國經濟網專訪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河北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楊崇勇。
楊崇勇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大氣污染已經成為群眾最不滿意、最不能承受的事情之一,治理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回應群眾訴求的頭等大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一個攻堅戰來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到河北視察指導工作,每次都對我省的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在河北視察指導工作時也指出,要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作為治理霧霾等環境問題。去年9月份,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9月20日,國務院與包括我省在內的六個省區市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立下了軍令狀。
2013年周本順書記、張慶偉省長既掛帥又出征,多次到各地督導調研,提出河北作為首都的環境護城河,寧可犧牲一些GDP和財政收入,也要為改善首都和周邊地區環境作出貢獻。省委、省政府與各設區市簽訂了責任狀,積極推進京津冀聯防聯控,持續加大工作力度、投資力度和政策力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淘汰落后產能,壓減煤炭消費。2013年,共壓減鋼鐵產能1374萬噸、水泥產能1716萬噸、平板玻璃產能1488萬重量箱,完成3.5萬臺燃煤鍋爐拆除治理任務,綜合整治重污染小企業8347家,提前2個月完成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年度淘汰任務。二是加強工業治理,降低排放強度。開展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個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完成脫硫項目291個、脫硝項目172個、除塵治理項目119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削減4.21%、6.18%。三是嚴控揚塵污染,深化面源整治。完成礦山粉塵綜合治理305家、儲煤場綜合整治2262家、工業企業料堆防塵整治492個;重點建筑工地監控系統、渣土車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分別達到97%和86%,城市所有建筑工地落實了“六個100%”(沙土物料苫蓋、路面硬化、車輛沖洗、灑水壓塵、空地綠化、渣土車覆蓋)。
四是強化移動源治理,減少機動車污染。淘汰黃標車65.9萬輛,公交車、出租車開展天然氣新能源和雙燃料改造工作;全面加快加油站、儲油庫和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全面供應國四標準汽油。五是建立環保警察隊伍,嚴打環境違法行為。組建并充分發揮省環境安全保衛總隊的作用,實行公安與環保部門聯合執法。全省環境污染類刑事案件立案33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85人,刑事拘留257人,逮捕67人。
楊崇勇代表就河北接下來如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指出,長期以來,河北經濟連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由于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地理區位等原因,部分“兩高一資”行業盲目發展、過度擴張,致使結構偏重、消耗偏大、排放偏多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河北是全國第一鋼鐵大省,鋼鐵產業也是我省第一大支柱產業,隨著環境和資源約束的加劇,粗放的發展方式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產業結構到了不得不調,慢調不行的緊要關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大力調整制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一方面,做好“減法”,堅定不移地壓減重點行業的過剩產能,確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另一方面,做好“加法”,抓好“增量”,實施“三個一百”領軍企業工程(一百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一百個現代服務業企業、一百個傳統優勢產業企業),重點培育1500個科技型中小企業,每年培育100個上市企業,努力實現存量調強、增量調優的目標。
楊崇勇代表強調,河北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量大,面臨諸多困難。一是經過多年的淘汰壓減,河北落后產能已基本退出市場,其中,鋼鐵落后產能僅余1500多萬噸,水泥落后產能僅余1600萬噸,平板玻璃落后產能已基本淘汰完畢。二是河北環繞京津,既要化解過剩產能,治理大氣污染,又要安置富余職工,防范社會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發揮好首都“護城河”作用,化解過剩產能的社會成本很高。三是如此大幅度壓減,既要妥善處理企業的資產債務,最大限度地規避金融風險,又要保持河北經濟不“失速”,推進難度很大。
化解過剩產能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要求,是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治理大氣污染、回應群眾期盼的需要。
一是進一步完善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機制。在分解下達削煤、減鋼及壓減水泥、平板玻璃等目標任務并簽訂責任書的基礎上,組織各設區市進一步完善企業整合和減量重組方案,將壓減產能的具體任務落實到企業、裝備和年份。對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行業全面清理中違規操作的,以任何名義、方式核準、備案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的,嚴肅追究項目所在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是組織好鋼鐵、水泥、平板玻璃三個行業結構調整方案的實施。把化解產能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有機結合,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通過優化產業區域布局、推動企業聯合重組、提高企業工藝技術及節能減排標準等途徑,化解過剩產能,真正做到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發展質量。
三是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倒逼過剩產能退出。把發揮政府推動作用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清理和取消產能過剩行業的優惠政策,通過能耗限額、污染物排放特別限值,完善市場準入、差別水價電價和信貸政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市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