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去年空氣質量7月最好12月最差 首要污染物為臭氧
前天下午,在全國人大第六場記者會上,環保部公布了去年一年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十座城市,廈門位居第八,福州則排在第四的位置。根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公布的數據,廈門去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42%,24天的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臭氧。
1
7月空氣質量最好,21天為“優”
去年一年,空氣質量最好的月份出現在7月,出現“優”的天數多達21天,“良”的天數為9天。
環境專家分析,廈門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降雨一般多集中于夏季,雨水對空氣中的污染物具有沖刷作用,加上海風影響,空氣流通、交換快,所以一般來說空氣質量會表現得比較好。
去年,根據國家環保部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廈門正式實施發布新的AQI(空氣質量指數),是全國執行新標準的首批74座城市之一。廈門湖裡、鼓浪嶼、洪文、溪東4個國控點(注:國控點的實時監測數據是與國家環保部聯網的)監測站具備新標準開展監測的能力。AQI取決于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六項評測指標中分指數的最大值,比如,鼓浪嶼環境監測點的PM2.5分的分指數為52,在六項指標中最高,所以鼓浪嶼的AQI為52。AQI中,0-50空氣質量為優,51-100空氣質量為良,101-150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
2
12月空氣質量最差,“外來物”是罪魁禍首
根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數據,2013年空氣質量最差的月份為12月,出現了6天輕度污染。此外,進入12月份以來,廈門出現了多次霧霾天氣,白天時分連溪東監測點也被拉入了“輕度污染”中。
環保人士說,12月的“輕度污染”是受到外來污染物的影響。當月霧霾侵襲全國104個城市,華北華東多地出現了重度污染的天氣。因為大氣污染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局部的問題,同樣是區域性的問題,污染物在大氣中的傳輸過程,人為排放又添加了很多東西,繼續在大氣裡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再污染。
南方長時間的“靜穩天氣”和“輻射逆溫”,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快速擴散。冷空氣南下,就把這些大氣中還留有的污染物帶到廈門了。而整個12月,廈門的氣候相對穩定,天氣晴朗,風力不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3
空氣質量這兩年差不多
臭氧超標易引發唿吸病
2012年廈門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顯示,全年的空氣質量均為優良,沒有出現輕度污染天數。去年因為新實施的AQI評測標準更為嚴格,且加入了一些新的監測要素如PM2.5等,給人感覺空氣質量變差了。不過,從監測情況來看,2013年全市的空氣質量表現和2012年是差不多的。具體如何,環保部門將在下一步做出翔實的數據分析并向社會公布。
環保專家說,2012年,廈門的空氣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而2013年則為臭氧。空氣污染物的臭氧和大氣層中的臭氧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指地面和低空的臭氧,對空氣會有污染。超標的臭氧對人體有害,可能引發唿吸系統等方面的疾病。
4
臭氧污染主要在5-10月
每天下午兩叁點濃度高
為何廈門首要污染物變為臭氧?環境專家說,因為執行AQI評價空氣質量后,把對臭氧的監測也計算了進來,其實今年的臭氧指數和去年是差不多的,隻不過評價體系不一樣。
資料顯示,臭氧同鉛污染、硫化物等一樣,也是源于人類活動。臭氧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轉化而成的,比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隻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臭氧污染還有季節性,主要集中在5月-10月,且一天中下午2-3點臭氧濃度最高。降低臭氧污染,未來要從治理汽車尾氣、工廠排放等方面著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