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全國人大代表高毅進建議 "運動式"治霾變常態化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能源資源消耗持續增加,大氣污染防治壓力不斷加大。此次兩會上,治理霧霾、防止大氣污染成了與會代表、委員共同關注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毅進也將目光瞄準了這一環保問題,向大會提交建議,呼吁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變“運動式”治霾為常態化管理。
現狀
新鮮空氣成“奢侈品”
“對于很多人來說,曾經每天都呼吸到的新鮮空氣近年來卻成了奢侈品。”高毅進說,根據環保部2013年對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監測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55.6%,第二季度為37.5%,第三季度為31.1%。
嚴峻的霧霾天氣讓人心有余悸。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全球環境展望》指出,空氣污染是導致人類特別是兒童過早死亡和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室外空氣中的顆粒污染每年可導致約115萬人死亡。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已經把治理空氣污染排上議事日程,一系列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的舉措相繼出臺。這些嚴格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勢必會帶來中國空氣質量的改善,產生顯著的公眾健康效益,防治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中國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
建議
“擴權+約束”雙管齊下
為加快治理步伐,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高毅進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加大環境保護部門在處罰污染單位時的權限,使中國的環境保護有望走上常態化的軌道,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帶有很強的“運動式”的痕跡。二是在工業化上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三是在城鎮化上要嚴格規劃的限制,比如城鎮規劃需要有強制性,同時引入公眾及社區評估,利用聽證會等制度,加強當地居民在項目投資中的話語權。四是在治理過程中,要完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共媒體空氣質量發布體系和預警機制,出臺應急措施。
高毅進表示,只有擴權與約束相結合,才能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才是解決環境保護難題的根本途徑,讓人民能真正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