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環保6項組合拳應對PM2.5“細篩”考核
呼和浩特有塞外青城的美譽,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強生態建設、治理點源面源污染等舉措,空氣優良天數逐年增加,在北方省會城市中位于前列。從2013年1月1日起,國家環保部開始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全國包括呼和浩特在內的74個重點城市實施監測。呼和浩特是2013年內蒙古十二個盟市唯一納入新標準監測的城市。面對新加入監測標準的PM2.5這個更細的“篩子”,呼和浩特科學應對,按照“壓煤、控車、降塵、提標、新建”總思路,重點整治、狠抓落實,環保工作取得了實效。主要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開展PM2.5源解析工作
呼和浩特市環保局與南開大學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實驗室聯合開展PM2.5源解析工作,以準確分析各行業、產業、城市管理等對呼市PM2.5的影響值,為提高環境空氣質量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呼和浩特市環保局建立了定期分析制度,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成立環境質量狀況專家咨詢組和空氣質量專家分析組,定期聘請環保專家解讀環境保護形勢。供暖期每月、非供暖期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空氣質量狀況分析,分析空氣污染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議。
二、嚴格控制煤煙型污染
積極推進煤炭物流園區建設,加強城區周邊煤場治理工作,下大力對過去存在多年的103省道、209國道兩側煤炭市場進行了徹底清理,取締、拆除和搬遷煤場379家,拆除各種設施設備(煤臺、地磅、洗煤機、分篩)1100多臺,清運煤炭80余萬噸,使出城口煤炭粉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大力推進脫硫、脫硝工程建設。2013年共完成大唐托電、金橋電廠、科林電廠共12個發電機組脫硫、脫硝工程,天皓、冀東2條水泥生產線脫硝工程,11臺鍋爐進行了除塵器治理,5臺鍋爐完成脫硫設施安裝,保證的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
呼和浩特積極推進“煤改氣”工程,2013年市政府加大了對燃煤鍋爐的拆并改造力度,完成67座分散鍋爐房“煤改氣”任務,高效使用清潔能源,減少了污染源。
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進程,減少面源污染。2013年完成43個“城中村”改造,涉及35459戶居民,解決了“家家冒煙”的問題,減少煤炭消耗量2.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68噸。
三、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治理
目前,呼和浩特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近69.04萬輛,并呈逐年上升趨勢,機動車排氣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因素之一。呼和浩特市加大了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推行車輛環保標志管理,規范維修、治理尾氣超標車輛,防治機動車排氣污染。全年共檢測機動車24多萬輛,檢測率達90%以上,淘汰“黃標車”3000輛;對大型運輸車輛進行交通管制和揚塵整治,在8個出城口實施交通管制,規定7:30至21:30不得進入市區,并嚴格執行苫蓋、灑水等措施;加強外埠車輛管理,未取得本地環保合格標志,不允許轉入或過戶。大力實施“綠色環保”交通方式。2013年,新增新能源公交車400臺,新開公交線路62.8公里,延伸改造線路17.8公里,全市公交汽車出行分擔率達到20.7%。推行公共自行車交通方式,去年設置120個站點,投放5100輛自行車。
四、以環評促進產業布局優化升級
呼和浩特市不斷探索環評路子,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的“調節閥、控制閥和助推器”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根本上減少主城區污染物排放。制定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三原則”,即“是否符合水源要求、是否符合規劃環評、是否符合產業政策”,堅決限制“兩高一低”和產能過剩產業項目的審批,原則上不在審批鋼鐵、水泥、煉焦、電石、鐵合金等產能過剩項目。2013年底,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191個,沒有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從源頭上把住了污染關口。另外,強化規劃環評,優化產業布局,對新型重化工業,在嚴格環評標準的前提下,集中布局托克托—清水河工業集中區。主城區周邊幾個工業園區,金山、鴻盛園區已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發展乳制品、電子科技、生命科學、裝備制造及國家級研發、檢測中心等高新技術產業,不再上馬一般類工業項目。沙爾沁工業新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業。金橋開發區重點發展光伏、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等產業。玉泉區、回民區工業園區主要是提升產業層次,實現轉型發展。
五、大力推進生態創建
呼和浩特市從村鎮入手,在全區先行先試生態市創建工作,有力推進了“美麗首府”建設。
2013年,呼和浩特市環保局先后下發了《呼和浩特市環境保護局關于開展創建國家級生態市推進工作的通知》、《關于認真做好呼和浩特市2013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生態村審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國家級生態鄉鎮的五個基本條件(機制健全、基礎扎實、政策落實、環境整潔、公眾滿意)和環境質量、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與建設三方面十五項建設條件,大力推進了生態村、生態鄉(鎮)的創建工作。2013年全市共創建28個生態村和8個生態鄉。
積極開展大青山生態治理工程,市政府投資107億元,通過實施搬遷改造26個行政村,綠化荒山6.5萬畝,栽植1000萬株以上大樹,建設萬畝天然草場、萬畝哈拉沁草原生態保護區、4萬畝森林公園,把大青山前坡打造成首府的“后花園”。
六、大力開展污染整治工作
為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呼和浩特市全面實施工業企業污染整治工作,重點對生物發酵和制藥企業廢氣、廢水、廢渣排放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和治理,嚴格工業水排放標準,不達標的企業限期整改或停產整治。對19家存在環境風險隱患企業的60個風險點,始終保護高壓態勢,堅持第2個月進行一次風險排查,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風險問題,消除環境隱患。全年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3702人次,檢查企業1804廠次,共整治企業77家,對44家企業進行了處罰,20家企業限期整改,8家企業停產整治,保證了全市環境安全。
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推進了2013年呼和浩特市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的圓滿完成,共消減二氧化硫9881.5噸、氮氧化物27166.9噸、化學需氧量3484噸、氨氮119.3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比2012年減少1.5%、2%、2%、2.5%。分別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的474.6%、941.3%、131.6%和101.1%,其中SO2和NOX今年提前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