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研制出可凈化核污染的新型納米材料
更新時間:2014-03-17 12:01
來源:cnbeta網站
作者:
閱讀:987
近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環境修復材料與技術學科組研制出一種可凈化放射性銫污染的新型納米材料。相關研究日前發表于《化學工程學報》。
核泄漏造成的核污染是核能應用中最大的安全與環保隱患。核污染中放射性銫是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之一,因此,世界各國科學家一直將對放射性銫的凈化研究列為科研重點。
上述學科組在前期的工作中,曾制備出一種磁性普魯士藍/氧化石墨烯納米吸附劑。該材料在對銫的吸附凈化性能方面表現出了顯著優勢;但是,其中納米粒子由于表面能很高,熱力學上傾向于聚集,導致了納米材料容易結塊,進而嚴重制約了納米級吸附材料本身具有的比表面積大、擴散效率高及吸附容量大等優越性能的充分發揮。
針對這一材料存在的缺陷,該學科組研究員于洪文等設計制備了“藻酸鈣微球籠裝磁性普魯士藍/氧化石墨烯”納米吸附材料。
研究表明,該材料在50ppm的銫污染廢水中放置2小時即可達到80%以上的去除率,對銫離子的飽和吸附容量可達到43.52毫克/克。同時,該材料還可在外加磁場作用下,實現吸附材料與廢水的簡便、快速分離。更為重要的是,該磁性吸附材料亦能很好地適用于對土壤中放射性銫的凈化,為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