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姆”轉身離開 鞍山等多地空氣重污染
一夜風云散,丹東昨日上午已經是藍藍天上白云飄了。但沈陽、鞍山、錦州、盤錦等地,天放晴后卻直接轉為灰色,空氣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
昨日上午時段,在遼寧濱海城市,臺風的后遺癥是海邊偶爾風力有點大,昨夜丹東降水量達151.4毫米,東港降水量132.2毫米,分列全國同一時段第一、第二。沈陽也有涼涼的風,想到吹來的風是臺風的小尾巴,還是挺幸福。畢竟臺風與沈陽如此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多。但昨日沈陽的空氣質量較差,多個點位PM2.5超150微克/立方米,天色渾濁。霧蒙蒙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傍晚,始終不散。
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顯示,昨日上午不分時段,沈陽、鞍山、錦州、盤錦、葫蘆島都出現了中度或重度污染,沈陽空氣質量指數最高達到210,屬于五級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PM2.5,二毛、太原街、文藝路、北陵、張士、遼大點位超過200。“霧霾”一詞隨著供暖的結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夏天亦不乏空氣污染,由于日照強度大,首要污染物為臭氧8小時,但昨日能見度極差的日子,首要污染物還是PM2.5。
從環保部門統計數據看,過去兩周,沈陽的空氣質量表現并沒那么好。7月12日至25日,共有3天出現輕度污染,其中7月14日空氣質量指數為149,接近中度污染;其余11天空氣質量達標,空氣質量等級均為二級“良”,沒有一個完美的藍天,其中有3天空氣質量指數超過90,接近輕度污染。
名詞解釋
臭氧(O3)
身份是地球大氣中的一種微量活性氣體,常溫、常壓下無色,有特臭的氣味,具有強氧化作用。對流層臭氧大部分是自然界(植物排放)和人類活動而產生的。當臭氧存在于平流層時,有助于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而當其在地球表面附近時,是城市光化學煙霧的一種成分,對植被和人類有傷害作用,對氣管反應和肺功能產生影響。
臭氧8小時
也稱臭氧8小時滑動平均,即以一天中最大的連續8小時臭氧濃度均值作為評價這一天臭氧污染水平的標準。通常發生在午后光照強溫度高的時段。據《北京日報》
相關新聞“麥德姆”致丹東六縣區受災1100人緊急轉移
【北國網、遼沈晚報訊】記者朱明宇陳浩報道截至昨日8時,丹東受10號強臺風“麥德姆”影響已基本結束,全市平均降雨量為64毫米,最大雨量為合作區安民站184.5毫米,強臺風造成丹東地區陸地風力5-6級,陣風7-8級。
目前,丹東市屬54座水庫有3座超汛限,正緊急泄洪中,全市水庫總蓄水量2.32億立方米。
截至昨日上午11時,全市共有東港市、寬甸縣、振安區、振興區、合作區、大孤山經濟區等6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7.18萬人,緊急轉移0.11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865萬元。在抗御災害中,投入編織袋1.9萬條,抗災用油2.5噸,物資總消耗折算6.7萬元。
最新動態10號臺風“麥德姆”停止編號全國降雨明顯減弱
昨日上午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每日天氣提醒,今年第10號臺風“麥德姆”已于25日23時在黃海北部變性為溫帶氣旋,由于其對我國的影響趨于結束,且環流中心難以確定,中央氣象臺對其停止編號。預計今明兩日,全國大部地區降雨強度不大,以小到中雨為主,云南、貴州、江蘇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
作為今年第一個北上的臺風,又得到西南季風和冷空氣的助力,頑強的“麥德姆”在登陸后還堅持了兩天,給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山東、遼寧、吉林等地帶來狂風暴雨。據中央氣象臺監測,25日,吉林東南部、遼寧東部、山東半島出現暴雨,遼寧丹東,山東煙臺、威海、青島等地降雨量有100~198毫米。截至昨日6時,受“麥德姆”影響,福建福州、寧德,江西九江以及山東煙臺等地降雨量已超過350毫米,局地接近600毫米。不過隨著“麥德姆”的減弱和遠去,臺風對我國的風雨影響已經基本結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