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嚴三保”把“兩美”建設引向深入
更新時間:2014-07-30 22:51
來源:
作者:
閱讀:832
河長治水,河道保潔,排污權交易,畝產效益綜合評價……
每一項重點工作得以推進并取得實質成效,無不和體制機制的建設與完善密切相關。在實踐中尋求破解之道,尋求固化的抓手,然后在問題倒逼中探索建立與之相匹配的體制機制,同時對既有體制機制進行不斷改革或完善,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寶。
治水如此,生豬減量如此,推進“兩美”、打造典范同樣如此。
在長效機制建設中,《中共嘉興市委關于深入貫徹省委“兩美”建設決定,打造江南水鄉典范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強化源頭嚴控、過程嚴管、惡果嚴懲“三項機制”,同時加強組織保障、法治保障、資金保障,嚴格落實責任,引導社會參與,通過多種手段的綜合發力,把“兩美”建設引向深入。
堅持最嚴格的生態保護
建立完善“源頭嚴控”的體制機制
近兩年來,平湖市在工業投資中,堅持集約用地、項目集聚、環境保護等原則,對投資項目產業導向、投資強度、項目效能、工藝設備和流程、環境影響、效益進行綜合評價,讓當地產業結構更趨合理,也更加符合節約集約、生態環保的要求。短短幾年時間,光機電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臨港產業已經成為平湖發展的主動力產業,平湖也成為轉型升級中行動最快、轉身最快的地區之一。
從傳統的服裝、箱包、童車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到新的三大主動力產業,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源頭管理的理念,在平湖市成功轉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推進“兩美”、打造典范的“三項機制”中,《實施意見》同樣把“源頭嚴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實施意見》強調,要實施最嚴格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空間保護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環境空間管制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各類生態破壞行為。具體要建立生態保護紅線體系,試點開展環境功能區劃,加快劃定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等三條紅線。要按照國家、省生態功能紅線,科學劃定永久性生態用地。要以解決水、大氣、土壤突出環境問題為目標,建立健全環境質量安全底線。
“源頭嚴控”既要抓住規劃這個龍頭,牢牢守住生態的基線、紅線和底線,也要以生態容量為基礎,緊緊把住項目進入和污染排放的關口。《實施意見》要求,在入口關,要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準入制度,把環境容量與區域容量、環境質量、項目環評緊密掛鉤,嚴把環境準入關。研究建立競爭充分、高效有序的環評服務體系和權責明晰、獎懲分明的環評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強對環評中介機構的監管。要建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聽證、重要決議公示和重點工作通報制度。在出口關上,要實行節能減排降耗總量管制,深入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能源消耗強度“雙控制”,推動環境資源要素向高效益、高產出、高科技企業集聚。
堅持全程監督管理
建立完善“過程嚴管”的體制機制
位于海寧市長安鎮的東冠制管有限公司,近兩年砸下5000多萬元投入技改,使畝產效益大幅提高。實施技改前的2012年,企業產值只有2000多萬元,技改后的2013年,產值增加至7000多萬元,今年預計能達到9000多萬元。
這家企業不僅在技改上大手筆投入,在盤活廠區內的閑置用地上也不敢馬虎。最終通過招商,成功引進一家快遞公司,使公司的閑置用地得到充分利用。而企業205畝土地總產值去年達到了1.3億元。
東冠制管兩大舉措把地盤活了,把效益提上去了。企業的做法自然有自身的需求,但也和海寧市去年以來在全省試點的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強力推進的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密切相關。對A、B、C三類企業進行差別化的用地、用能,讓不少企業開始投入到主動轉型之中。
針對已經落地的企業,如何建立一種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機制,把有限的空間資源、能源資源、生態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海寧“過程嚴管”的創新實踐在資源要素日趨緊張,推進“兩美”建設任務艱巨的時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施意見》要求,推廣海寧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健全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建立資源要素差別化使用、低效企業退出、新增項目優選等機制,構建資源要素高效流動的市場體系。同時,要深化能源要素配置改革,開展用能量(權)、碳排放交易,完善用電、用氣差別化、階梯化價格機制。深化水資源配置改革,全面實行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企業用水超定額和水資源費累進加價制度,探索建立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激勵機制。
在深化改革的同時,《實施意見》強調,要完善環境監管體系,建立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要全面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按照污染治理實際成本,逐步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要建立健全協同治理和第三方治理機制,完善環境保護區域協調和跨區域綜合治理機制,推進區域、流域和近岸海域聯防聯控,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生態環保合作交流。探索建立“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新模式,推進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運營市場化。
堅持破壞生態“零容忍”
建立完善“惡果嚴懲”的體制機制
實施企業偷排污水“行政、民事、刑事”三責并追,海鹽縣在治水工作中,重拳出擊不手軟。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海鹽縣共出動檢查人員2379人次,行政立案70起,刑事立案6起,刑事拘留10人,公開審判2起偷排污水刑事案件。
對破壞水環境的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始終保持高壓嚴懲態勢,不僅對企業偷排行為起到了有力的震懾作用,讓法治精神得到了彰顯,也為治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海鹽縣“惡果嚴懲”的做法目前也已經成為各地治水的共識。
在“兩美”建設中,同樣需要把“惡果嚴懲”貫徹始終,并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制度體系。
《實施意見》要求,探索建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零容忍”,納入企業和個人信用評價體系,加大責任追究和懲治力度,切實保護公民環境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要根據自然資源稟賦,將水、土地、林木、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納入審計范圍,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建立健全環境問題約談制度,對政府決策、執行失誤以及不作為導致的環境損害問題建立責任追究機制。
《實施意見》同時提出,要建立健全環境損害懲治制度。建立以環境損害賠償為基礎的環境污染責任追究體系,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探索建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風險基金,鼓勵推行環境污染損害責任保險制度,對高風險企業實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完善環保公安聯動執法、環境公益訴訟和非訴案件強制執行機制,依法打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
堅持黨政主導社會參與
奏響“兩美”建設最強音
為推動“兩美”建設順利開展,我市決定,將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市委、市政府美麗嘉興建設領導小組,發揮牽頭抓總作用,統籌協調和指導監督建設美麗嘉興、創造美好生活的重大事項。將推進“兩美”建設、打造江南水鄉典范的新要求納入“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實施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完善組織領導。各級人大要按照法律賦予的職責,強化生態環保預算審查監督和執法檢查監督,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項決定權。各級政府要認真制定實施配套政策,強化行政執法,加大財政投入,全面推進相關工作。要進一步加強法治保障,強化綜合執法、聯動執法,建立健全聯動、聯防、聯治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推行行業與企業環保社會責任標準和企業環境信用等級評價,逐步建立企業環保社會責任認證體系,增強企業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感。要推動多元投入,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強銀企合作,吸引帶動社會資本和各類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參與美麗嘉興建設。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這是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在推進“兩美”建設中,我市將對各地考核辦法進行調整,建立健全反映江南水鄉典范建設要求的區域發展績效評價體系。《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突出“既看發展成果,又看發展成本與代價”、“既注重考核顯績,更注重考核潛績”的考核導向,并嚴格考評結果運用,形成正確的工作導向和用人導向。
建設“兩美”、打造典范是全社會共同的事業,需要強化社會協同,推動形成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監督、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良好局面。
嘉興市委七屆八次全會為我們繪就了“推進‘兩美’建設,打造江南水鄉典范”的美好藍圖。《實施意見》又為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方向,畫出了路線圖,列出了任務表。只要全市上下在思想上形成高度共識,堅持黨政主導、多元共治、社會參與的現代治理理念,嘉興必定會一天更比一天好,人們的生活也必將一節更比一節高。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