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治污現藍天蘭州甩掉“黑帽子”
蘭州,一說藍天就離不開環保,如同一提起環保就繞不開藍天一樣。
我們來回顧3年以前我市的空氣質量:2003年,一二級天數為205天;2004年為238天;往后分別為238天、205天、268天、236天;2010年優良天數為223天;2011年為242天。 250天以內的優良天數是什么概念?這意味著我們一年有近1/3的時間在呼吸著不合格的空氣。這座一度被“黑帽子”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來的城市,最大一次濃度比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的濃度還要高,
蘭州市區大氣污染呈工業、煤煙、揚塵及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污染特征,其中工業污染源所占比重最大,中、重度污染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供暖期。
善打治污硬仗百余名環保人員進駐企業
藍天白云是蘭州市民的期盼,更是環保人的使命。“如果說我有什么希望,那就是在我退休之前,看到我市徹底甩掉‘黑帽子’的消息……”在市環保局工作數十年的一位老員工這樣說。
丁旭即將退休,但在“冬防”工作中,他再次義無反顧地沖到了最前面。丁旭的工作是應急監測,沒有確定的上下班時間。可以這么說,在哪兒監測,他就住哪兒,監測車就是他的家,而真正的家,只能抽空看看。
“整治大氣污染,市民越關注,我們的壓力也就越大。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一定盡全力把工作做好,對得起大家的期待。對我而言,雖然再過1年就退休了,但我希望盡我的能力,為我市的環保事業多盡心、多做事。如果說我有什么希望,那就是在我退休之前,看到我市徹底甩掉‘黑帽子’的消息……我在環保部門工作的這幾十年時間,其實一直都在盼著這一天。”丁旭這樣說。
蘭州冬日的清晨格外寒冷,就在多數人還在溫暖的夢鄉中時,蘭州市環境監察局環境監察三科工作人員劉鄭州已經洗漱完畢。早上6點20分,穿好厚大衣的他急忙出門,趕上最早的公交車前往國電蘭州熱電有限公司,開始了長達12個小時的駐廠監督工作。
“筆記本、手電筒、記錄冊。”與其他駐廠工作人員不同,因為患有糖尿病,劉鄭州每次駐廠還需要帶上一天的藥物。跟中控室的工作人員詢問完情況后,劉鄭州拿出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給自己打針。“注射胰島素必須空腹,駐廠出來的太早,去醫院打針不方便。時間長了自己也就學會了。”從2010年第一次駐廠到現在,三年的時間一晃而過,金城的藍天一年比一年藍,劉鄭州隨身攜帶的藥瓶卻從原來的三支加到了四支。
正是有了眾多像丁旭、劉鄭州這樣的環保工作者,第一督查小組這樣評價市環保局的工作:市環保局嚴格落實“冬防”各項規定,駐廠監察人員在崗在位,嚴格落實駐廠職責,嚴防企業超排、直排,利用節假日和夜間,對5大污染源環保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突擊檢查,實現了對5大污染源“全階段,全過程”的監察。對幾家違規排放的企業及時進行了整改和處罰,認真落實縣級干部“一企一區”的包抓制度……
抓住治污“牛鼻子”窗臺上的黑灰不見了
蘭州是我國冬季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城區內800多臺采暖燃煤鍋爐成為主要污染源。2013年,改造燃煤鍋爐成為治理大氣污染的突破口。按照市委、市政府確定的“一年全面攻堅、兩年初見成效、三年明顯改善”的總體目標,我市將城區燃煤鍋爐治理改造作為突破口,投入資金27億多元(包括中央、省、市、區各級補助資金及社會籌集資金),提前一年完成了市區440家、767臺、4347蒸噸燃煤鍋爐治理改造,原煤散燒供熱鍋爐基本退出蘭州主城區供暖歷史,減少原煤消耗140萬噸,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2.34萬噸。同時,省市投入資金近4億元,對居民采暖天然氣進行價格補貼,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氣割槍噴射出藍色火焰,火花四濺,燃煤鍋爐的鐵質上下水管道被切割為幾段,鍋爐除塵設備也被切割拆除……
按照燃煤鍋爐及其污染物“雙清零”的目標,2013年4月2日,蘭州理工大學、蘭駝集團、蘭州明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蘭州西湖聯片供熱站4個現場同時進行了拆除燃煤鍋爐的行動。
2013年的冬天,居民窗臺上厚厚的黑灰不見了,晨練時的院中也是潔凈如洗,出門也不用戴口罩了……“拆除鍋爐,污染要降下來,室溫卻不能降,要讓群眾過個溫暖的冬季。”這就是政府對市民的承諾。
通過實施“雙清零”工程,原煤散燒供熱鍋爐退出蘭州市主城區供熱歷史,城區采暖季空氣質量將出現較為明顯改善。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尤其是蘭州這樣一個北方城市而言,尤為難得。
2013年11月1日進入采暖期以來,SO2、NO2等兩項燃煤主要污染物日均濃度較2012年同期分別下降了53.33%、44.29%,可謂抓住了治污的“牛鼻子”,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也為實現當年優良天數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推進這一工作,蘭州采取了一系列超常措施,確保入冬前按期完工。蘭州市市政府主要領導約談未采取拆除行動的燃煤鍋爐業主單位主要負責人,限時拆除和改造;環保局將治理改造任務的所有鍋爐進展情況列入圖表并懸掛在會議室,列出重要工程節點和責任人,每周一、周四早8時由四城區環保局前來標注進度。前后召開42次調度會推進燃煤鍋爐改造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牽頭組成兩個督查組,前后共組織33次督查,對相關部門改造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對工作不利的干部采取免職、誡勉談話等形式問責,保證了各項措施均落實到位。經過一年的動真碰硬,在市直各部門、縣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相關企業大力支持下,我市按照凡煤必改、應改盡改的思路,對城區所有2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實施改造,2蒸噸以下全部實行了拆并改。
空氣質量好轉,市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據統計:自2013年11月入冬以來,蘭州市城鄉居民到醫院就診的呼吸系統疾病連續3個月較2012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趨勢。發病率下降使城鄉居民的就醫費用支出減少2478.10萬元。也就是在2013年,蘭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9天,告別了霧蒙蒙的單調灰色黑色,鮮明的藍色已成為冬日蘭州的主基調。沒有了黑鍋蓋,市民重新贏得了藍天下的好日子。
蘭州穩定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環保部2012年將蘭州市列入全國大氣污染治理試點城市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三區十群”47個重點防治城市之一,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重點扶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問題,明確提出“全力以赴,多措并舉,堅決打贏大氣環境治理的整體戰和攻堅戰,還老百姓一片藍天和清新空氣,把蘭州建成宜居宜業宜游魅力城市”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由環境工程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推進,形成各縣區和部門聯動聯防,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社會化治污格局,城區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氮氧化物等三大污染物濃度指標大幅下降、空氣優良天數大幅增加。
正是有了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2013年以來,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總體持續改善。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即老標準API)評價,2013年優良天數299天,是2001年有監測記錄以來優良天數最多的一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為:“十一五”末下降42.11%、27.08%和8.28%。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即新標準AQI)評價,達標天數193天,達標率52.9%,全國74個新標發布城市年度排名為36位(從差到好)。
市環保局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1至7月份,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即老標準API)評價,優良天數180天,同比增加12天,優良率84.9%;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即新標準AQI)評價,達標天數140天,同比增加44天,達標率66.0%;前6個月分列全國74個新標發布城市第24位、40位、48位、62位、63位和46位(7月份全國排名環保部暫未公布),穩定退出全國空氣污染十大城市行列。
與好天氣對照的數字是,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680.5萬人次,同比增長28.09%,實現旅游總收入131.7億元,同比增長29.68%。
7月份蘭州空氣質量按新標達標天數29天
8月6日,蘭州市環保局公布今年7月份全市及各縣區環境空氣質量。按空氣污染指數API評價,優良天數31天,同比增加1天,優良率100%;按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達標天數29天,同比增加11天,達標率93.6%。
據介紹,7月份,蘭州市按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評價(指標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一氧化碳),達標天數29天,同比增加11天,達標率93.6%;按老標準評價(指標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優良天數31天,同比增加1天,優良率100%。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5.22,同比下降了1.19,環比下降0.26。同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項污染物濃度,除PM10同比持平外,其他五項同比均有所下降。
從四城區空氣質量情況看,7月份,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AQI)在3.47-5.90之間,從低到高依次為安寧區、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另外,城關區、七里河區、西固區、安寧區降塵量在13.39-19.84噸/平方公里·月之間,其中西固區降塵量相對較小,七里河區降塵量相對較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