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氣監測“天地一體化”
衛星遙感、無人機輔助、207個地面空氣自動監測站,河北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天地一體化”立體全覆蓋監測領域的省份,為全省精細化監測空氣質量、改善大氣狀況提供了科學的數據基礎。
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數據機房內,屏幕上綠、黃、橙、紅、紫等顏色的圓點密集分布在河北地圖的各個位置,各縣市空氣質量指數、污染物指數、實景照片實時發布更新,動態監測無間斷。突然,一些圓點顏色的變化引起了監測站綜合信息部觀察員封哲的注意。
“這些圓點顯示的是各地面自動監測站反饋的空氣質量情況,這幾個點顏色由黃變紅,意味著空氣質量有所下降,我們將記錄下來”。
自2013年起,河北省財政廳直接投資近兩億元,分兩期在143個縣(市、區)新建標準型空氣自動監測站。一期建站64個,投入8300余萬元,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發布數據;二期建站79個,投入1.03億元,于今年8月1日開始發布數據。至此,河北省已經形成53個國控站、11個省質控站和143個縣級站的空氣質量實時監測與發布系統。
“空氣自動監測站就是空氣質量的晴雨表,為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決策和評估依據。”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說。
與地面監測相呼應的,是利用環境衛星開展的“天眼”遙感。隨著河北省環保廳與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簽署環境遙感監測與綜合應用合作協議,河北開始利用國家環境一號A、B、C三顆衛星全方位開展遙感監測。
據了解,衛星將每天經過河北省境內兩次,可以觀察到最小1米物體的輪廓。地面監測系統在數據的接近性和實效性上有一定優勢,但在時空的連續性上稍顯不足,而采用衛星遙感技術后,即采用“天地一體化”立體監測系統后,能有效補齊這一短板。
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環保部監測司、河北省環保廳大氣污染防治處以及河北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在每天下午3點左右都將就大氣狀況召開視頻會商,根據“天地一體化”監測系統所獲的氣象污染源數據進行分析,預測趨勢,并及時采取限號等相關措施。
為了讓監測結果產生實際意義,根據《河北省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及公布辦法(試行)》,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每月都將對143個縣(市、區)的空氣質量進行排名,并將于次月10日公布。公布的內容包括: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較差的10個縣(市、區)名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較好的10個縣(市、區)名單;全省所有縣(市、區)綜合指數和主要污染物名稱;監測數據不滿足有效性規定的縣(市、區)名單及原因。
與此同時,河北省已經將PM2.5濃度的下降率列為對各設區市和縣委書記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天地一體化”中地面自動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將對此項考核提供準確、科學的數據支撐,這也意味著河北省大氣質量考核真正延伸到了縣一級。
據了解,下一步河北還將建立更為龐大和精細的地面監測系統,包括建立“區域站”,即在工業企業聚集區、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區域建立若干能直接反映重污染區域空氣狀況的監測站點,與其他站點協同互補。此外,還將計劃建設一套“背景站”系統,這些站點將不受工業、企業、農業生產的影響,借此摸清河北環境質量的“本體狀況”,為下一步環境治理的范圍和途徑提供更科學的基礎數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