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500人組成四級網格 確保環境監察無死角
今年以來,天津市河西區通過不斷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嚴格“五控”任務落實,轄區空氣質量得到逐步改善。今年5月,河西區在全市16個區(縣)的空氣質量排名由過去的后幾位提升到第7位,通過不斷努力,截至目前,空氣質量排名已躋身全市前三名。
成立6個考核小組
河西區環保局局長韓鋒說,為推動網格化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河西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5位副區長任副組長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及市容環境管理考核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6個考核小組。
同時,制定完成了《河西區大氣污染防治及市容環境網格化管理實施意見》和《河西區大氣污染防治及市容環境網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標準》,以及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拆遷房屋及運輸渣土揚塵污染治理和市政施工揚塵污染治理等多種專項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河西區積極推進網格化管理硬件建設,實現了大氣污染防治與原有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的有機融合。
2013年,河西區將區數字指揮中心設置在區市容園林委,并于當年下半年完成了市、區兩級數字平臺對接,實現實時數據交換,并在29個區級單位(13個街道辦事處、16個委辦局)建立了二級數字城管平臺。
今年3月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實施后,河西區進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資源,投資近500萬元,購買城管通80余部、無線對講機70余部。同時,市容園林、綜合執法、環保、建設、房管等主要責任單位分別向指揮中心派駐一名科級干部,負責對25項大氣污染問題的協調指揮和督導落實。
為適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河西區對網格化管理的處置流程和標準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形成了“信息采集、分撥交辦、聯動處置、辦結反饋”的閉合工作回路,實際運行效果良好。
河西區依據25項治理大氣污染事件的要求和道路等級、問題性質的不同,對處置時限、工作標準、處置流程進行了規范和明確,將問題劃定為應急處置問題和需協調處置問題兩種類型。其中,應急處置問題要求相關人員在20分鐘內到達現場,1小時內進行應急處置,2小時~4小時處理完畢。需協調處理問題要求責任單位1小時內到達現場,24小時內提出解決方案,并報指揮中心。
自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工作開展以來,河西區數字指揮中心所受理的涉大氣污染問題的立案率、派遣和處置率、結案率都穩步提升,問題解決率近90%。
實行“12113”工作制度
強化監督考核與責任追究是河西區推動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的有力手段。今年4月底,河西區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了大氣污染網格化管理工作資金配置相關問題,決定從區財政劃撥2000萬元,用于購置城管通、數字電臺、無線對講機,并作為網格員的考核獎懲資金。
區市容園林委、區環保局研究制定了《河西區市容環境和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監督考核實施方案》、《河西區市容環境及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考核標準》,并在區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考核對象為13個街道辦事處和16個相關責任部門。
同時,河西區將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工作納入行政效能監察重點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評價體系及各責任單位績效考核內容,作為評優和選拔干部的重要參考內容。
實行“12113”工作制度,即每天對各部門前一天未及時處置和未解決的問題進行匯總;每周兩次對各責任單位進行反饋并跟蹤督辦;每周將督辦落實情況、各單位整改情況及存在問題向區主要領導和分管區領導做專題匯報;每月召開一次全區考核情況通報會,對于工作表現突出的單位、部門給予獎勵,對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及責任人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批評問責;對于連續3個月考核成績排名后三位的單位,由區紀檢委及組織部約談其主要領導。通過量化考核,使大氣污染防治和市容環境網格化管理真正取得實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