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論壇隆重召開,都帶來哪些信號?
6月10日,由《環境保護》雜志社、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中國投資協會金融創新平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發展經濟系、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協辦的“中國環保產業投融資論壇”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經濟學家、政策研究專家、企業家、投資機構、政府官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400多名參會代表,共同聚焦中國環保投融資市場。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巡視員胥樹凡認為,現在PPP模式喊的響,好象企業的反應并不是很積極,因為什么?我們政府沒有真正認識到PPP這樣一個模式,它的實質是什么。其實,PPP在國外叫做政府與私營企業對公共事物進行一種協作,這種協作就是政府在和民營資本進行協作的時候,其身份不是政府,而是一個市場主體。所以政府和民營投資主體,它的地位和身份是平等的,通過協作共同協商決策實施,實現共同的公共利益和目標。這種利益共享,才是我們PPP的真實的含義。
環境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通過多年研究得出結論,在五年之內將有水業市場“108將”,整個環保產業的“240將”將成為未來的上市公司。去年和今年的趨勢證明了環保企業上市的速度,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在之前的環境產業地圖里面,定義環保產業分為A、B、C、D四大方陣,A方陣是重資產的環境集團,包括供水、污水垃圾等。目前整個環保板塊上市公司除了大氣以外,在水和固廢領域做投資運營的重資產環境集團占了50%總的市值。B方陣指重慶水務、江南水務等。混合所有制潛力發展的方式,轉型作為競爭較有能力的投資平臺。
環保部財務司投資處副處長杜會杰認為,目前來看,整個水污染治理中央投資的渠道還是比較單一,現在正在積極努力,各種各樣的政策研究也都在緊鑼密鼓的開展,包括依托各方力量,來做一些前期的研究。他說:“從整個面上來看今天環保產業,我覺得是利好眾多,不管是水污染防治專項,還是重金屬專項。”
據悉,環境保護部會同財政部已經在灤河流域開展江河湖泊生態環保試點,同步組織地方政府、環保企業探索PPP模式,統籌城市污水設施及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處理、水源地保護等,打包引入社會資本。
北大經濟學院發展經濟學系主任曹和平認為,投融資在環境板塊和能源板塊以及環保產業里邊,增長潛力是無限的。
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中節能中資環投副總經理李云生、凱天環保總裁周波平、駕道科技總顧問顏梓清、中環國投副總裁梁超、國金證券分析師鄔煜、珠海云智董事長張云飛、芳晟創投基金合伙人郭榮、北京青山綠野環保科技余仙敏、北京高能時代市場總監莊寧等專家及企業家也分享了他們對環保產業投融資的真知灼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