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區破解“化工圍江”難題
“矽時代材料為華為、聯想、蘋果等電子生產商提供配套產品。淘汰化學工藝,使用研磨混合攪拌封裝工藝。算眼前賬,經濟效益有所影響。算長遠賬,企業綠色轉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也提升了電子、芯片封裝材料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矽時代材料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矽時代材料公司的改變,是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在長江大保護中破解“化工圍江”難題的一個實踐。
近年來,海門區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想指引下,在水生態修復保護、水環境治理改善等方面精準發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綠化、美化、文化“三化”相生,長江海門段水質持續向好。
重拳出擊破解“化工圍江”困局
因歷史原因,海門沿江化工企業林立,造成了“化工圍江”的局面。海門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率先取消化工園區定位,采用化工企業關停、印染企業提標升級、產業轉型升級、調整發展等方式,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指向貫徹到底。
從2018年起,海門“壯士斷腕”,逐步關停臨江臨甸和三廠青龍兩工業片區內的化工生產企業。2019年,關停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9家,2020年關停5家。2021年年初,海門又將沿江一公里范圍內剩余的8家化工企業列入了關停計劃,預計今年6月底前全部關停。
此外,不少企業進行了工藝綠色轉型。現代百朗德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原料產品由化學工藝轉向生物發酵工藝,并向下游化妝品產業發展;海門陸江鋅材料有限公司關停高活性和高純氧化鋅生產線,建設納米級高純鋅晶體研磨生產項目,實現產品提檔升級……
通過關停騰退、整治升級等一系列舉措,海門打破了數十年“化工圍江”的困局。
聯動協作凝聚多元共治合力
今年3月,生態賠償義務人劉某將廠房出租給他人進行電鍍加工,電鍍廢水污染了其場地內土壤環境,造成了生態環境損害。海門生態環境局與公安局、檢察院聯合執法,依法查處了劉某及電鍍加工戶,并對其提出生態索賠。近日,劉某與海門生態環境局簽訂生態賠償協議,表示愿意承擔因其出租廠房而造成的違法排污連帶責任,并承擔相關費用。
圍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海門區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的違法行為予以重點監督。建立生態損害賠償磋商機制,讓損害者為生態修復買單,與19家企業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修復)協議,督促其履行生態修復義務。沿江企業中興公司污染案成為江蘇省首例生態損害賠償案件。
為構建全鏈條、全流程的長江流域環境污染問題監管和治理模式,海門生態環境局創新“大數據+指揮中心+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隊伍”模式。與公安局、檢察院簽署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聯動機制的意見,提高生態環境全程監管質效。與上海崇明和江蘇太倉、啟東等地跨區域協作,在日常監管、執法辦案等方面加強聯動。
海門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日前主持召開了入江支流及省市考核斷面水環境現場會,針對重點區域、重點問題現場研究解決方案和治理措施。現場會明確,水污染防治攻堅,要系統謀劃,系統思考,系統治理,水岸共治,提升沿江水體質量,用一泓清水守護百姓幸福感。
全域治理提高協調治水能力
青龍河,海門入江河流之一。海門生態環境局創新實施青龍河“369”整治制度,實施“區域整治、水岸共治”,把環境“短板”做成了生態“樣板”,經驗成果在江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被做成展板推廣。
立足“治水”大文章,海門對入江河流進行了全域治理。先后開展了長江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圩角河綜合整治、青龍化工園區雨水管及道路改造工程、疊石橋市場周邊環境整治工程等一系列截污治水工程;開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全面消除城區黑臭水體;170余個行政村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城鄉污水處理率達到90%。截至目前,海門地表水省控斷面優Ⅲ類比例達100%;市考以上斷面優Ⅲ類比例為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14條入江支流消除劣Ⅴ類,確保達標水質匯入長江母親河。
以河長為支點,海門創新提出“河長+”全員護河管河新模式,以“河長+民間河長”編密織實管理網絡、“河長+溝河發包”以養促管改善水質、“河長+網格管理”巧借智管融服提效,吸聚社會力量、拓展管理網絡,河道管護力量不斷加強,水污染問題排查渠道不斷擴展。全網巡防管護與全域水系治理有效融合,城鄉水環境持續改善,入江水質明顯提升。
為及時有效檢測入江水質,海門新增了11個入江支流水質自動監測站、1個長江經濟帶水質自動監測站,完善了海門全區水環境預警體系,有力地推動了長江流域上下游協調治理和水質改善。
2021年,海門區又對沿江岸線全線進行生態景觀規劃,設計了工業觀光區、海門之眼觀光區、生態涵養示范區、文化展示體驗區、海門門戶形象區、濕地康體養生區、運動健身休閑區、青龍港文化娛樂區、漁人碼頭、臨江生態休閑區、臨江科技景觀區、生態濕地文化區共計12個片區,構建起長江生態安全屏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