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組成十四個幫扶組推進治氣攻堅
6月中旬以來,燕趙大地一張張“云賞藍天”的美圖霸屏朋友圈。
藍天白云成為尋常事,背后是河北省上下一心、加壓奮進,舉全省之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的努力和成果。
深入治污,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讓天更藍
“未來一周,河北省大部分城市溫度較高,預計有一次臭氧污染過程,要精準采取防控措施。”近日,在河北省生態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高級工程師張良緊盯著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平臺各種數據變化。
張良說:“經過多年攻堅,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實現了大幅下降,但臭氧平均濃度改善不明顯。”
科學預防、精準治理臭氧污染,自2020年起,河北省組織開展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夏季會戰,全力防控夏季臭氧污染。
首先,提升臭氧精細化預報水平。張良和他的同事們針對臭氧污染指數預報在臨界狀態時,加密會商頻次,提高預報精度;及時向各市發布臭氧管控提示和建議。
堅持協調聯動、上下合力。河北各地各部門堅決打好臭氧污染防控夏季會戰,基層黨員干部深入企業、工地,指導涉VOCs排放單位錯峰生產、錯時生產,落實精準防控措施,全力將輕微污染天轉為達標天。
2020年,河北省以臭氧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為56天,同比減少14天,初步遏制了河北省臭氧污染持續反彈的趨勢。
今年以來,在圓滿完成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基礎上,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深入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
為確保“十條措施”落地見效,自今年4月份起,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從全省抽調黨員干部、骨干力量組成14個幫扶組,由廳級領導帶隊駐各地常態化開展督導幫扶。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為2013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臭氧平均濃度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要求。
全面治污,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56.9%
“這幾年,京津冀大氣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是京津冀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結果。”不久前,在中宣部舉行的慶祝建黨百年河北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委副書記、副省長許勤介紹。
近年來,河北省先后制定和實施了大氣環境污染治理“1+18”系列政策和行動方案,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和依法治污,2020年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44.8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了56.9%。
許勤表示,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河北省堅持全面治污,主攻治本,突出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鋼鐵產能壓減了近1/3,將去產能范圍由鋼鐵、煤炭行業擴展到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電等6個行業,成為全國去產能行業最多的省份。
伴隨著去產能的陣痛,河北省“一鋼獨大”的傳統產業結構一去不復返,從源頭上減少了排放。
同時,河北堅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集聚全省力量,整縣、整鄉、整村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改造,1125.91萬戶農村居民告別燃煤取暖,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83.72%。
此外,河北省積極發展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截至去年底,河北省風電和光電并網裝機4464萬千瓦,居全國前列。
在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河北省與北京、天津聯防聯控開展機動車污染治理,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新能源汽車。2019年以來,全省新增和更換的公交車幾乎全部是新能源汽車。并且,推進公轉鐵和海鐵聯運,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港口的煤炭運輸基本實現了鐵路和水路集港。
在推動工業污染深度治理方面,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全面實施鋼鐵、焦化、水泥、平板玻璃、陶瓷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燃煤電廠深度減排。近3年,全省累計完成了1058個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減排項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分別削減了50%和43%左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