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臭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正式施行
.jpg)
法人員正在青羊區某工地開展臭氧治理專項執法檢查。李妮斯供圖
7月14日,記者從成都市污染防治“三大戰役”辦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成都市臭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已正式施行,二季度部署實施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八大行動”成效顯著。
記者在會議上了解到,為進一步提高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水平,減少臭氧重污染天氣發生頻率和污染程度,切實保護公眾健康,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成都已正式印發《成都市臭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1年版)》(以下簡稱《預案》)。
預警分級如何劃分?應急預案有哪些亮點?又將如何精細化管控臭氧污染?市“三大戰役”辦副主任曠良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其進行了詳細解讀。
臭氧應急預案突出預警分區分級管控
“制定地方城市臭氧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我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水平,減少臭氧重污染天氣發生頻率和污染程度。”曠良義介紹,按照臭氧重污染天氣的發展趨勢和嚴重性,《預案》分級標準采用IAQI(O3)(臭氧分指數)為預警啟動指標,由低到高依次分為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3個等級。
黃色預警:預測IAQI(O3)大于150(中度污染)將持續3天及以上。橙色預警:預測IAQI(O3)大于150(中度污染)將持續4天及以上,且IAQI(O3)大于200(重度污染)將持續1天及以上。紅色預警:預測IAQI(O3)大于200(重度污染)將持續3天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預案》根據各區(市)縣空氣質量實況和區域預測預報分析,新增了分區域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實施分區分級管控,保障臭氧污染防控的科學性,實現臭氧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發布的精準性。
三級預警將分別實行怎樣的響應措施?針對市民關注的這一問題,曠良義介紹,實行Ⅲ級響應(黃色預警)期間,中心城區建成區每日8點到18點,停止房屋修繕、室外建筑工地噴涂粉刷等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施工作業;停止市政設施和道橋防腐維護作業、大型商業建筑裝修、外立面改造、防水作業、道路瀝青鋪設、人行道護欄、道路交通隔離欄、道路標線和標識以及廣告等的涂裝或翻新作業(綠色標桿工地及應急搶險工程除外)。
《預案》顯示,實行Ⅱ級響應(橙色預警)期間,主要是在Ⅲ級響應(黃色預警)強制性減排措施的基礎上,將重點管控區域擴大至中心城區、郊區新城建成區。在實行Ⅰ級響應(紅色預警)期間,強制性減排措施將全部擴大至全市范圍內。
那這份應急預案有哪些亮點?曠良義坦言,“在保持應急減排力度不放松、保障民生及社會正常運行的基礎上,將精準減排作為臭氧污染防控的總體方向,科學細化應急減排措施。”
據介紹,基于大氣污染具有流動性、區域性污染特征,夏秋季為臭氧污染高發的重點管控時段。成都市生態環境部門將聯合氣象部門開展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和臭氧污染形勢分析研判,強化未來5-7天中長期預報和3天精準預報,及時掌握氣象條件和臭氧污染變化趨勢,提前24小時發布預警啟動信息,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
《預案》將臭氧生成潛勢較高物種涉及的相關行業企業、園區作為重點管控對象,通過科學指導、精準施策、常態化監督檢查和監測評估等手段,強化對涉氣重點排污單位、高排放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涉VOCs排放施工工地作業的監管,突出源頭監管、精準治污。
值得一提的是,《預案》突出差異化管控,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綠色化發展,對綠色標桿企業、綠色標桿工地、綠色鈑噴維修企業、綠色加油站實施差異化管理,最大限度減小對企業正常生產的干擾,嚴格依法監管,不搞“一刀切”,落實更加精準化、差異化的管控措施,統籌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和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任務,推進產業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施專項治理“八大行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我市重點聚焦移動源、工業源、城市面源實施一系列硬舉措,統籌實施‘散亂污’企業、工地、移動源、揮發性有機物等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八大行動’。”曠良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成都持續開展“散亂污”工業企業清理整治“回頭看”,對3154家家具制造企業開展綠色化發展績效考核,組織7585家涉VOCs排放企業完成自檢自查自測。
同時,開展常態化路檢路查,處罰超標柴油車2648輛,取消2122輛超標柴油貨車入城資格,淘汰國Ⅲ及以下標準柴油貨車5439輛,檢測非道路移動機械2491臺,分別完成成品油、車用尿素抽樣檢查537批次、35批次,開展渣土車專項執法檢查13次,完成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環衛車推廣576輛。
成都還出臺了《成都市重點管控區域施工工地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導則》,修訂《成都市綠色標桿施工工地技術標準》,檢查工地73672個(次),發現問題工地7679個(次),對1072個違規項目實施信用扣分,移交行政處罰案件431起。
此外,強化重點時段污染管控,針對11次臭氧污染過程分別下達強化管控通知。
曠良義告訴記者,在二季度,成都通過健全巡查暗訪、跟蹤調度、現場核查等工作制度,組建9支、共100余人的市級督查隊伍,聚焦涉氣工業企業、移動源、工地及其他面源污染排查整改開展聯合督查,督查點位6468個,發現問題點位540個(占比8.35%),指導相關責任主體構建長效機制。
“今年下半年,我們將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生態惠民示范工程的‘一號工程’,扎實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曠良義在談到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時表示,接下來,將加快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立法進程,積極開展餐飲業等重點行業地方標準研究制定,進一步優化完善與成都平原周邊城市之間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要加大新能源車推廣和老舊車輛淘汰力度,持續實施“散亂污”工業企業清理整治,深入推進低(無)VOCs原輔材料替代,以餐飲油煙、工地揚塵、汽修噴涂等領域為重點,以科技推進治污設施提檔升級。
在強化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方面,充分借助院士專家組的技術力量,深入推進全市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推動研究成果落地應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