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寧陽化工產業園污水偷排長達十年之久
近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公布了第一批典型案例。記者注意到,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公布的山東典型案例的主角——山東省泰安市寧陽化工產業園,并不是第一次因為生態環境問題走進大眾的視野。
寧陽化工產業園位于泰安市寧陽縣磁窯鎮,隸屬于寧陽經濟開發區,以基礎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生物化工為主導產業,是2018年通過山東省認定的第一批化工園區之一。目前,園區內共有化工企業28家,其中建成投產20家。
檢索與這家化工園區的有關信息,記者發現,這家工業園區竟然在9年前就被曝出過污染環境的負面新聞。
2012年3月:“奪命化工園區”致村民癌癥高發
2012年,人民網曾以《山東寧陽“奪命化工園區”污染地下水當地村民癌癥高發》為題,報道寧陽化工園區污染環境問題。這篇報道稱,從上個世紀開始,相繼有化工企業在這里落戶,上個世紀末已經形成化工產業基地,包括了5家大型農藥、化工企業。2010年,這里被冠上“現代工業聚集區、寧陽城市副中心、泰安經濟增長極、山東發展新亮點”的美譽,成為了招商引資的閃亮名片。
但此時,附近村民卻發現,當地的地下水受到了污染。
盡管當地生態環境部門一再強調,當地的化工企業基本安裝了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實現了工業廢水、廢氣的達標排放,但在百姓眼中,當地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都與化工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常常在半夜偷偷地排放廢氣和廢水,熏得人眼睛疼。”一些村民甚至暗中猜測,這些化工企業是否偷偷地將廢水直接排放到地下,從而導致了地下水的污染。
根據2011年9月14日的《泰安日報》報道,從2011年8月至9月中旬,原寧陽縣環境保護局曾利用夜間和凌晨,對汶河沿岸主要排污企業共進行了4次突擊檢查。夜查主要查處超標排污、未采取措施就地坑滲、不正常使用污染處理設施的企業,對規避監管或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依法從嚴進行了處罰。
媒體報道企業偷排,周遭環境污染,那么為什么在9年過去后的今天,寧陽化工園區環境污染依舊?
2021年8月:工業污水仍然長期直排
事實上,從2012年到今年8月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駐之間,寧陽化工產業園也曾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進駐山東期間,就曾接到群眾投訴,寧陽化工產業園廢水偷排,磁窯鎮海子河因企業排放廢水,臭氣熏天。
時隔4年,當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時,這里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園區整改不力,工業污水長期直排,環境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督察組下沉時,了解到周邊居民對化工產業園的意見非常大。
一位經營果園的村民告訴督察組成員,由于自己的果園附近正好有一處溢流口,這個溢流口不但長期溢流,而且一到下雨時,污水就會從井蓋上流出來,導致自己經營的桃樹毀于一旦。他遍尋賠償無果,心中又氣又無奈。
在海子河周邊,督察組發現多個溢流口。高濃度化工廢水長期直排。經測算,2021年1月至6月,該溢流口78%的時間段存在溢流現象,每日約4000噸化工廢水直排海子河。督察組取樣監測發現,外排廢水化學需氧量濃度最高為1115.6毫克/升,氨氮濃度最高為26.1毫克/升,分別超控制標準的36.2倍和16.4倍。
督察組還發現,第一輪督察中舉報的園區企業偷排工業廢水問題依舊。園區內3個雨水溝排口,化學需氧量濃度最高為102毫克/升,氨氮濃度最高為23.1毫克/升,總磷濃度最高為4.14毫克/升,分別超控制標準的2.4倍、14.4倍和12.8倍,污水偷排、超標排放問題嚴重。
由于大量污水偷排直排,海子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督察組在海子河入大汶河口斷面處取樣監測,河水化學需氧量濃度為121.5毫克/升、總磷濃度為1.92毫克/升,分別超該斷面控制標準3.1倍和5.4倍。
2021年2月:專項檢查,涉水企業“總體情況良好”
我們把時間倒回到距離本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半年前。
根據《齊魯晚報》報道,為保障春節期間環境安全,消除環境隱患,2月7日,泰安市寧陽縣監管部門對化工園區7家重點涉水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
“從現場檢查來看,總體情況良好,各企業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標準排放口設置規范,執法人員重點查看企業生產工藝流程、企業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與污水排放去向,對企業環評報告、環保‘三同時’驗收、排污許可證等手續進行仔細查看,檢查企業投加藥品購買收據及運行臺賬記錄,并對企業廠區內外排污口進行取樣監測。”
在半年前的這次專項檢查中,寧陽化工產業園的7家重點涉水企業“總體情況良好,各企業廢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為何半年前的專項檢查沒有發現污水偷排的問題?為何這次專項檢查的結果與督察組調查大相徑庭?
一個存在污染的產業園區,偷排污水長達十年甚至更久,是什么讓這里的污染企業偷排“穩如泰山”?
看到周圍居民長期生活在污染之中,讓人不禁要問,扎根在這片土地上的污染“頑疾”,什么時候才能“治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