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創新治理模式,整體推進“五個全覆蓋”,實施系統治河
【谷騰環保網訊】一條優雅寧靜的長河從珠海的主城區穿過,清澈的河水中倒映出兩岸熱鬧喧嘩、鱗次櫛比的大廈,彰顯著屬于珠海的青春與活力。這條入選了“2021年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的珠海“母親河”就是前山河。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條哺育了珠海人民和澳門同胞的母親河,兩年前水質還在Ⅳ類水和Ⅴ類水之間徘徊,每逢大雨就會出現返黑返臭現象,進而變成黑臭水體。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前山河已經退“黑”還“清”,搖身變成現在全年平均水質達Ⅲ類水標準的“風景河”。
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9月,前山河石角咀國考斷面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流域內5條城市黑臭水體2020年底全部通過住建部“長制久清”評估審核。這條見證了珠海經濟特區成長變遷的河流如何實現從“黑龍入河”到“鷗鷺齊飛”的生態蝶變?
采用地方政府+央企+EPC項目建設模式,開展系統治理
改變是從2019年12月19日開始的。
2019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制訂《前山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攻堅總體實施方案》,將前山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分為3年實施。力爭3年內基本實現“正本清源,雨污分流”,遠期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在治理前山河流域水環境過程中,珠海市以河涌治理、管網建養、病害治理、流域清理等重點問題為導向,投資28.04億元采用EPC模式對前山河流域開展綜合整治一期工程,整體推進全流域水體整治、雨污分流及管網建養、正本清源改造、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拓能、面源污染防治等“五個全覆蓋”系列工程。
在具體實施方面,由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采用EPC模式治理前山河。此前,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已采用此種模式成功治理多個河流環境治理項目,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深圳市茅洲河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
“水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政策規劃到工程運維,從工程目標到工程內容,從單純的管網建設到廠網河站泥一體化全盤系統性考慮。針對前山河道定位高、流域范圍廣、系統因素多、現狀基底弱、工程任務重、實施難度大等因素,我們制定了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的思路。”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灣區區域總部總經理、前山河項目總承包部總經理張晶介紹。
珠海前山河治理模式采用地方政府+央企+EPC項目建設模式,全方位合作,與地方管養提升單位聯動,摸排、勘察、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打包實施。
首先,對流域范圍的河渠、管網及排口進行全面排查、溯源,修復、完善污水主干管管網系統;對流域范圍內的居民小區、城中村、企事業單位等的雨污水系統進行排查,實現相應排水單元的雨污分流;提高片區污水收集率,大幅減少入河污染物總量。
然而,前山河流域綜合整治的總面積約114.35平方公里,流域內河網眾多,縱橫交錯相互連通,共有44條河渠、544個小區、527個商業企業、166個機關事業單位,要對每條河渠、每個小區逐家逐戶進行梳理,并非易事。
張晶介紹,“與茅洲河的工業污染為主因導致水質變差相比,前山河水污染治理的核心在于市政生活污水管網雨污分流的全面整改。前山河流域多為老舊城區、城中舊村、城郊地區,片區管網存在老化、錯接漏接的情況,必須要先摸清地下管網的底數,找到這些管網的缺失段、破損點、混接處。”
為盡快摸清前山河流域范圍114.35平方公里內主管、支管、沿河渠排口及各個排水單元的管網情況,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組織聯合體成員水電七局、電建昆明院先后派出500余人的專業排查隊伍,采用管網排查機器人、3D激光成像儀、CCTV、QV等各型先進設備用來摸清管網情況,完成了5條黑臭水體及前山河主河道兩岸共計3700余處排水口溯源,進而將河渠、主干管、支管及排水單元管網繪制成一張網絡圖,為最終完善雨污管網提供可靠條件。
“河長辦+群團組織+公益組織+新聞媒體”四方聯動模式,匯聚各方力量
黑臭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中電建珠海前山河總承包部進場施工伊始就轉變前山河治水思路,及時由末端截污轉變為源頭控污。項目主體工程已于2020年底基本完工,正本清源小區管網建設累計完成603.45公里,市政管網完善工程累計完成41.55公里,市政管網缺陷修復改造工程累計完成24.29公里,污水調配設施累計完成8.15公里,渠道清淤工程累計完成40387.50立方米。
僅僅一年的時間,前山河水質已經由2019年初的Ⅴ類水治理成2020年底全年主要水質目標達到Ⅲ類水標準。以前散發的陣陣臭味,現在已幾乎察覺不到,河水也更加清澈。
看著前山河水一天天變好,家住附近的康先生豎起大拇指,“現在前山河越來越熱鬧,每天晚飯后都要和家人一起來河邊走走。”
為營造前山河綜合治理良好社會氛圍,珠海市多渠道立體化展現治理成果,積極推廣“河長辦+群團組織+公益組織+新聞媒體”四方聯動模式,以前山河為平臺,組織舉辦釣魚大賽、“河小青”志愿者巡河護河等多場大型群眾活動,讓前山河治理成效惠及市民群眾,讓護河愛水意識根植民心。
數據顯示,前山河石角咀國考斷面2020年水質月平均值達到了地表Ⅳ類水標準,氨氮等主要水質指標平均值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珠海也因此進入當年1-6月全國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排名前30位的城市。
通過對前山河流域水環境治理流域統籌、系統治理,碧波粼粼、魚蝦成群的前山河重現在市民眼前。
為鞏固一期治理成效,進一步推動前山河的全面治理,珠海市計劃開展前山河流域綜合整治二期工程,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重點推進收污控源、活水保質、智慧水務等工程。
前山河二期項目將以提升水質為核心,以控制面源污染、降低主干管水位、提高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等為重點,以實現整個前山河流域“長制久清”為愿景,實施包括收污控源工程、活水保質工程、智慧水務工程等三大類工程,將前山河打造為集生態廊道、行洪通道、休閑碧道、文化驛道、濱水經濟帶于一體的“美麗河湖、幸福河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