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構建可視可溯可靠智慧監管模式
圖為執法人員通過深圳市移動源監管平臺對機動車進行遙感監測。深圳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指揮調度更高效 打擊違法更精準
◆本報記者 劉晶 通訊員 李美妹 朱葵燕
【谷騰環保網訊】在線監測系統實時監控重點污染源廢水排放情況,無人船在茅洲河中穿梭采樣,裝備了30倍光學變焦攝像頭的無人機在100米高空對建筑施工工地周邊片區進行巡查……這是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運用智慧監管手段精準執法的情景。
近年來,深圳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持續加大智慧監管執法系統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多要素的智慧感知端、精準協同的指揮端及高效運轉的處置端,構建可視可溯可靠智慧監管模式,有效提升了全市生態環境精準執法效能。
感知端涵蓋多要素
污染源監管可視可控
為確保環境違法行為一發生就被及時發現,深圳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不斷完善覆蓋水、氣、聲、固體廢物、移動源等多要素的感知端,推動重點污染源可視化自動監控全覆蓋。
在水方面,建設了覆蓋全市577家重點涉水排污單位的水平衡智能監控系統,實現對重點排污單位用水排水平衡、污染因子排放、治理設施運轉全流程全方位監控。
在大氣方面,對600家涉VOCs排放污染源實施工況監控,其中對年排放量3噸以上的企業做到工況監控全覆蓋,實時掌握企業涉VOCs生產線與對應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實現由“點末端監控”向“全過程監控”轉變。
在噪聲揚塵方面,在全市2000余家施工工地安裝一體化監控監測設備,建設全市揚塵源TSP在線監測和視頻智慧監管平臺,通過遠程智能監控平臺實施24小時實時監控,有效打擊超時超標違法施工行為。
在固體廢物方面,運用覆蓋300多家重點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的視頻監控系統,加強對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等關鍵環節的可視化監管,對重點醫廢處置單位實施人、車“點對點”監管,通過在線值守與現場檢查相結合,落實全過程、全天候有效監管。
在移動源方面,在進深主要道路、貨運通道、物流園片區、市區主要道路,定點安裝了20套機動車尾氣遙測設備和112套黑煙車智能監控設備,加大對機動車遙感監測和監管力度,逐步構建以柴油貨車排氣污染為重點的移動源監管網絡。
據悉,深圳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正在積極實施“天網工程”,由點及面、連線成片,通過布設多要素的感知端為開展現場執法聚勢賦能,有力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指揮端精準協同
違法追蹤可溯可查
依托全市統一的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指揮調度系統,連接水環境、大氣環境、信訪投訴、污染源監管等業務系統與移動執法系統、網格管理系統,構建可溯可查的違法追蹤機制,保障深圳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監管、調度智慧精準高效,實現違法排污“一查就清”。
圍繞深圳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指揮調度系統,深圳市生環境執法部門建立了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機制,通過完善“日預警、周研判、月分析”的執法、監測快速聯動工作機制,實施污染態勢智能研判和遠程感知端的智能調度,開展生態環境執法“利劍”專項行動,充分運用掛圖作戰、聯合執法、交叉執法等執法手段,逐步實現全市執法的統一指揮、統一調度。
在執法信息化管理方面,深圳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構建了以移動執法系統為核心的執法信息化管理體系,運用移動執法系統完成雙隨機執法、專項執法、信訪案件調查處理等各項執法任務,推動移動執法系統使用率達100%,實現指揮調度、執法檢查、案件辦理、稽查考核一體化。
此外,深圳市生態環境部門還全力推動環境行政處罰全鏈條電子化管理,做到執法辦案全流程規范透明、全過程實施監督、全要素動態分析、全清單權責管理。
在“互聯網+監管”應用方面,則針對各類污染源日常監管任務要求,開展以“雙隨機、一公開”為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日常執法,打造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互聯網+監管”體系。
“2022年深圳市疫情防控期間,執法信息化系統在我們的環境監管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在線監測監控設備,我們有效掌握了涉VOCs企業、涉水工業企業的生產情況,包括醫廢產生單位及水質凈化廠的達標情況、中轉單位的視頻監控情況、醫廢處置單位的在線監測情況等,通過對數據的采集、分析、應用,為疫情防控醫療廢物廢水的安全處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深圳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的值守工作人員介紹。
處置端反應迅速
打擊違法精準高效
深圳市生態環境執法部門秉承“科技為先,精準執法”的理念,按照“看得見、查得清、打得準、靠得住”的執法要求,確保執法行動響應更迅速,指揮調度更高效,打擊違法更精準。
科技監測與溯源執法相結合,實現精準執法。在工業聚集區污水、雨水管網關鍵節點,布設水質在線固定監測站點和移動監測車,形成區域排污監測網絡,及時掌握各點位水質情況,構建水質溯源系統。
如在茅洲河流域江碧工業區對66家排污企業建立水質特征指紋庫,對工業區排口開展全時段采樣監測,出現超標預警時,使用移動式監測車劃定嫌疑范圍,通過調用指紋庫數據進行相似度比對,鎖定異常排污嫌疑企業并開展精準執法,成功溯源追蹤查處多宗違法案件,使工業區排污口經常性超標情況得到了根本遏制,實現常態化達標。
對建筑施工噪聲實施“遠程喊停”,實現高效執法。通過智慧監控平臺24小時對在建工地施工噪聲情況進行監測,做到第一時間識別超時施工違法行為,線上第一時間警告、責令停工,監控平臺第一時間采集視頻證據,第一時間推送涉嫌違法施工信息,執法人員則根據視頻證據第一時間立案查處。“遠程喊停”模式在坪山區率先實施后,已在全市推廣,其中,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坪山管理局2021年通過監控視頻證據作為執法證據的模式,已立案處罰違法工地13家(次)。
強化科技裝備運用,大力推廣非現場執法。加強遠程執法手段運用,充分利用機動車尾氣遙測、無人機、無人船、自動監控等科技手段,加大對相關污染源的非現場執法監管力度,及時發現、查處環境違法行為。2021年,全市通過非現場執法手段共查處案件144宗。
同時積極探索出臺非現場執法標準規范,完善全鏈條工作規程,規范數據運用,目前深圳已在移動源執法領域先行先試,與深圳市公安交警部門建立機動車排放非現場執法機制,率先建立運行道路機動車排放“環保取證—交警處罰”的非現場執法工作模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