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要做到“三個不退”
【谷騰環保網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在山東青島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表示我國力爭今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垃圾分類看似小事,但事關每個人的居住環境,對生活幸福感影響不小。近年來,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仍有一些人沒有意識到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江蘇省蘇州市近期公開的一則工作簡報顯示,僅2023年5月8日至14日一周內,蘇州就出動執法力量5866人次,對違反生活垃圾分類相關規定的行為教育勸阻6273起,發出整改通知4750份,作出行政處罰2677起。
筆者最近也因生活垃圾分類的問題受到處分。筆者在單位午餐后,誤將橙子皮扔進了可回收垃圾箱。被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檢查小組發現后,筆者被通報批評,并要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垃圾箱巡查工作。經此一事,筆者對垃圾分類更加重視。
筆者認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做到“三個不退”:
保持輿論宣傳熱度不退。生活垃圾分類大多順手即可為,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意識的培養離不開輿論宣傳,要提高輿論宣傳的系統性、針對性,確保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各地可樹立宣傳典型,例如蘇州市每年都會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星級小區評定工作。政府和職能部門定期組織星級較低的居民小區的業主和物業參觀五星和四星小區。實地體會了垃圾分類帶來的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后,業主紛紛要求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物業公司的服務協議內容。
保持執法監管力度不退。堅持教育和懲戒相結合,加快地方立法進程,進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立法后,要普法、執法同步進行。一方面,通過教育勸阻、整改通知等措施,開展垃圾分類普法工作,督促公眾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另一方面,對拒不改正或屢教不改的,堅決予以行政處罰。2020年6月,《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2022年底,教育勸阻74.4萬起,發出整改通知43.8萬份,行政處罰34.1萬起,處罰金額共計1967.6萬元。經過一年半的大力普法、嚴格執法,蘇州違反垃圾分類制度的行為大大減少,公眾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基本形成。
保持設施運維質量不退。為響應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小區大多拆除了零散的垃圾箱,改成垃圾集中收集點,定時定點開放,還配備了志愿者,安裝了除臭、新風等設施。干凈整潔、無異味的收集點提升了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但運行一段時間后,集中點運維質量下降明顯。筆者對某區域50個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點走訪發現,其中近40家收集點存在異味大、污水溢流、除臭設備不工作等問題。部分居民雖然在家將生活垃圾進行了分類,但投放時不愿進入收集點,而是將垃圾混在一起丟棄在收集點外的地面上,影響了垃圾分類的效果。因此,收集點不僅要建好,更要維護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