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機動車環境監管提質增效,要抓好這三方面
【谷騰環保網訊】生態環境部等九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機動車環境監管的意見》,對加強機動車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提出要求。為確保政策落地落實,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亟須立足本地實際,梳理機動車環境監管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補齊治理短板,推進機動車環境監管提質增效。
抓好責任閉環,構建協同高效治理體系
優化任務分工,明晰責任邊界。各地市、縣(區)要依據相關政策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將機動車尾氣檢測、油品監管、超標車輛查處等工作,精準分解至生態環境、公安、交通等基層站所,明確牽頭單位與協同部門。通過“一事一專班”模式,推動責任到崗、任務到人,杜絕推諉扯皮現象,形成權責清晰、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
強化能力建設,補齊執法短板。構建科學的培訓體系,圍繞尾氣檢測監管、遙感監測數據分析等核心業務開展系統培訓,提升執法人員專業素養。同時,為基層配備便攜式檢測儀、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等先進設備,強化執法硬件支撐。
完善考核督導,激發內生動力。將機動車污染治理成效納入各級政府年度考核體系,結合區域實際,科學設置“超標車輛查處率”“檢測線合規率”等量化指標。對連續排名靠后的單位掛牌督辦,對成效突出的地區給予資金獎補,樹立“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
落實源頭治理主體責任。汽車產業發達地區,應積極推動本地機動車生產企業完善OBD防刷寫和防篡改、污染控制裝置破壞或拆除報警提示等功能,鼓勵企業開展排放缺陷分析與召回行動。
抓好制度創新,提升監管服務整體效能
推行“一站式”聯合執法,優化執法流程。道路運輸集中的區域中心城市和重點地區可整合生態環境、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力量,在重點路段、物流園區、出入口等關鍵區域設立綜合檢查站。通過多部門聯合行動,一次性完成尾氣排放檢查檢測、貨運超載檢查、道路運輸安全等多項執法檢查。跨區域交通流量大的地區,要加強與周邊地區合作,建立區域聯合執法機制,共同打擊機動車超標排放和檢驗機構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
創新服務模式,打通便民“最后一米”。有條件的地區為群眾提供預約檢測、上門維修服務等便民措施。針對小微運輸企業,可開展“一對一”幫扶,指導車輛維護保養技術,降低因信息盲區導致的超標風險,讓監管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完善共治機制,凝聚群眾監督合力。建立監管信息公開平臺,實時公示執法結果和檢測數據,保障群眾知情權。開通群眾“掃碼評價”渠道,倒逼執法透明公正。設立舉報獎勵機制,鼓勵公眾通過多種渠道舉報檢驗機構弄虛作假、“冒黑煙”車輛、非法改裝窩點,構建“人人監督、全民共治”的良好局面。
抓好科技賦能,打造智慧精準監管模式
升級技術裝備,提升執法精度。為基層執法隊伍配備智能化手持檢測儀、車載移動監測設備,實現“即時檢測、數據直傳、自動預警”,減少人為操作誤差。通過設備聯網對接上級平臺,確保數據真實可追溯。
優化網格平臺,實現靶向治理。有條件的地區,以縣(區)為單位搭建機動車污染網格化監管平臺,整合檢驗、維修、路檢等多源數據,建立“一車一檔”環保電子臺賬。鄉鎮(街道)依托平臺實時接收超標車輛預警信息,精準定位問題車輛,形成“線上預警、線下查處”的閉環管理模式。
深化數據應用,強化風險防控。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歷史監管數據,挖掘高排放車輛聚集區域、異常檢測高峰時段等規律,為基層執法提供靶向指引。例如,通過分析“交通早晚高峰時段”污染數據,動態調整重點路段檢查頻次,推動執法資源向高污染時段和高污染區域精準傾斜。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生態環境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