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濟南制定差異化“無廢城市”建設措施
【谷騰環保網訊】山東省濟南市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結合城市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特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原則,制定差異化的實施路徑和配套措施。
濟南市成立以生態環境部門為依托,政府分管領導、責任部門參與的工作專班,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協調機制。同時,濟南市以《山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為基準,構建省、市、區縣三級政策協同體系,各區縣因地制宜制定區域性固廢治理實施方案。
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市積極推進黃河流域“清廢行動”,整治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問題,實行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以網格化管理整合行業專項排查、重點單位隱患排查。依托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戰略契機,濟南市將新舊動能起步區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示范區,布局綠色新動能產業集群。強化市直部門協同聯動,探索工業固體廢物高效循環利用、農業廢棄物生態化處置、生活垃圾資源化管理及危險廢物規范化治理的新型路徑。
濟南市還依據各城區資源稟賦與功能定位,實施分區施策、精準治理的“無廢城市”建設路徑。6個中心城區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集成,打造現代化建設體系;4個工業集聚區以綠色轉型為目標,推進工業固體廢物高效利用與“無廢”示范單元創建;3個農業生態區重點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其余各區統籌推進工業、生活的綠色低碳轉型,形成全域協同、特色鮮明的“無廢”空間布局。
同時,濟南市通過監管約束、市場激勵與科技支撐精準施策協同發力,系統構建固體廢物治理現代化體系,為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嚴格監管增效,開拓治理新路徑。濟南市以固體廢物排污許可制度為抓手,深化安全生產全鏈條監管,通過嚴格執法與風險防控,強化固體廢物管理法治化與規范化。系統部署農村、工廠等12個“無廢細胞”工程建設,明確責任主體,多措并舉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綠色循環利用、生活垃圾智慧回收、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及農業廢棄物高值化轉化。
市場激勵驅動,構建治理新格局。濟南市打好市場激勵政策組合拳,創新“財政—金融—稅收”協同驅動策略。財政政策方面,設立專項基金定向補貼農業廢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稅收政策方面,落實相關企業增值稅即征即退、所得稅減免及環境保護稅優惠等措施;金融政策方面,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運用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等工具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技術創新賦能,攻關治理新體系。濟南市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體系,融合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動態監管,并借助衛星遙感技術強化黃河干流岸線環境排查。同時,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設立固體廢物處理技術研發平臺,聚焦高值化利用、污染防控等核心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接下來,需要持續完善企業創新激勵政策,優化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路徑,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治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升級。
作者單位:中共濟南市委黨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