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環科院助力個舊市破解冶煉廢渣治理難題
【谷騰環保網訊】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環科院)是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直屬的綜合性環境科研機構,成立于1976年,是國內成立最早的省級環科院之一。環科院聚焦生態環境領域,主要開展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技術應用與推廣工作,致力于為生態環境管理決策、生態環境保護及重大建設項目等提供專業技術服務。
“十三五”以來,在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環科院牽頭研發的歷史遺留冶煉廢渣原位風險管控技術已成功在十余項治理工程中獲得推廣應用,累計安全管控廢渣逾兩千萬噸,開啟區域環境治理新篇章。
■項目概況
個舊市是云南省紅河州轄縣級市,地處滇東南紅河北岸。個舊因錫聞名,素有“世界錫都”之稱,擁有超兩千年錫冶金歷史,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也是云南工業文明發祥地。
然而,在長期粗放式的資源開發過程中,大量歷史遺留的冶煉廢渣無序堆存問題日益凸顯。這些廢渣中的重金屬等污染物通過揚塵揚散、雨水沖刷淋溶等多種途徑遷移擴散,對周邊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風險,污染防控壓力較大。由于廢渣分布廣、體量大、傳統治理技術成本高昂,地方財力難以承受,治理工作陷入困境。
在此背景下,借個舊市省級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契機,環科院聚焦廢渣治理難題,構建了以原位風險管控為核心的歷史遺留冶煉廢渣治理技術模式。這一創新模式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科技支撐。
■技術特點
基于個舊市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及渣堆的風險特征,創新構建了原位風險管控技術模式。這套模式具有工程實施操作性強、污染治理周期短、二次污染風險小,可有效保護廢渣潛在資源價值并同步實現生態恢復等顯著優勢。
其關鍵技術體系包含以下三個核心工程模塊:
一是渣堆整形與圍擋處理。結合地形地貌條件,依托圍擋分隔、削坡減載等技術手段進行系統整形處理,規范管控區域,保證渣堆穩定。
二是污染阻隔與地表徑流調控。通過建設頂部復合防滲屏障層及垂直阻隔結構、截/排水溝渠網絡等,形成多層級防護,抑制揚塵、阻斷降水入滲,切斷廢渣揚散、淋溶等風險途徑。
三是生態恢復與功能重構。基于場地特征實施差異化植被恢復方案,全面提升堆場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環境服務功能,推動區域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
■項目優勢
此項目依托環科院雄厚的科研實力,通過整合企業及高校等多方資源,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完善的技術體系,并編制了《歷史遺留冶煉渣堆原位風險管控技術指南》《歷史遺留冶煉渣堆原位風險管控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兩項云南省地方標準。
項目采用的原位風險管控技術克服了治理成本高、周期長等弊端,通過科學優化的技術方案,顯著提高了治理效率。為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及區域環境治理等提供技術支撐,具有顯著的示范引領作用。
這一系列成果不僅提升了區域環境治理水平,更以其顯著的示范效應,為同類污染治理項目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對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效益分析
項目實施后,在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領域成效顯著。
在生態環境層面,有效阻斷重金屬遷移擴散路徑,實現了廢渣堆場由污染擴散型向污染衰減型轉變,助力農用地安全利用,同步改善了區域水環境質量,為云南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注入科技動力。
在社會經濟層面,保護了50余萬噸潛在金屬資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綠色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在全國廢渣治理領域樹立示范標桿,推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贏,具有顯著的推廣價值。
圖為冶煉渣堆原位風險管控工程實施后全景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