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權有償使用讓企業資產“活起來”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關于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指出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推進碳排放權、用水權、排污權等市場化交易,是提升資源環境要素利用效率的關鍵舉措。
河北省作為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國家試點省份,在排污權有償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豐富的探索與實踐。本報記者近日專訪河北省排污權交易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劉增強,解讀河北省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交易制度等方面的工作,探討相關工作的規劃與展望。
劉增強,河北省污染物排放權交易服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近年來,負責起草河北省排污權交易改革政策文件,指導建設全省統一排污權交易平臺,打通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間雙向交易通道,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市場化交易。
中國環境報:《意見》圍繞完善資源環境要素配額分配制度、優化資源環境要素交易范圍、健全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制度、加強資源環境要素交易基礎能力建設等作出全面部署。作為省級層面的專業單位,您認為《意見》的出臺對今后工作具有哪些指導意義?河北省在推動《意見》有效落地實施方面有哪些考量?
劉增強: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是我國資源環境領域一項重要的制度改革,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舉措。《意見》為全國各地全面深入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在全社會樹立資源環境“有價、有限”理念、營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河北省在深入貫徹《意見》方面,將持續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我們堅持把“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加快健全排污權確權核定、政府儲備、有償使用、市場交易、征收管理、金融賦能、使用監管等機制的排污權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希望通過體制機制的建設,全面建立排污權配置更高效、交易更活躍、監管更有力的交易市場,促進污染減排、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環境報:排污權交易改革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也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要領域。河北省在十幾年的探索中,取得了什么樣的實踐成果?特別是在排污權有償使用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做法與實踐案例可以分享?
劉增強:河北省被列為排污權交易國家試點,分為試點初期、改革提升兩個階段,不斷深化和豐富實踐探索。特別是2022年以來,河北省把排污權作為重要生產要素,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污染減排、保障項目建設,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通過確權核定,讓企業清楚自己擁有多少排污權,哪些是交易取得,哪些是政府無償分配,以及知曉排污權的期限,這也為排污權有償使用、排污權交易等打下了基礎。然后,我們還將排污權有償使用出讓標準和交易基準價格列入政府定價目錄,建立了科學完整、符合市場價值規律的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同時搭建全省統一排污權交易服務平臺,讓企業可以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自由交易、獲取交易收益。
在創新交易模式方面,河北也在努力探索。例如,在滿足總量控制和環境質量要求前提下,選擇邯鄲市在租賃行業、期限、模式、使用、管理和融合銜接排污許可證等領域先行先試,先后完成4筆排污權租賃,4家企業將污染減排形成的富余排污權,租賃給因生產波動需要短期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其他排污單位,租賃期為1年。2024年以來,河北省還打破地域限制,組織完成44筆跨區流轉交易,推進大氣污染物在全省范圍內流轉、交易,水污染物可在同一流域內流轉、交易。
中國環境報:在此前的工作中,河北是如何堅持排污權有償理念,穩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呢?在這期間,有什么阻力和困難,又是如何突破的?
劉增強:我們認識到,作為排污權交易重要一環,排污權有償使用是深化排污權交易制度的關鍵基礎,是將資源環境從“無償”向“有償”轉變的重要抓手,是排污權交易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河北省在試點初期,是以新改擴建項目為切入點,由電力行業向全行業拓展,將4項主要污染物納入了交易范圍,初步建立了省市政府向企業出讓排污權的市場。當時,雖然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市場,但因試點之前老企業沒有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隨之出現了排污單位排污權無償、有償并存的情況,導致同行業不同企業間不公平、使用環境資源不均等的一系列問題。
2022年以來,隨著河北省推行排污權市場化交易,交易市場日趨活躍,全省平均成交價格是交易基準價格的2倍—3倍。由于無償取得的排污權無法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也不能用于綠色信貸和排污權租賃等,如不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現有老企業污染減排形成的富余排污權將仍由政府無償收回,企業不能獲得減排收益。所以,為激發企業自主減排內生動力,加快解決河北省產業結構偏重、污染排放量大的問題,我們會同省財政、發改、稅務等部門下大力氣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
要從源頭上改變這個問題,就要加大政策宣講力度,讓企業清楚明白排污權使用費的性質,以及與環境稅的關系。排污權使用費類似于“原來安裝固定電話的初裝費,屬于占有號碼”,環境稅就類似于“安裝電話后的每月通訊費,以撥打電話時長收費”,從而讓企業自覺自愿地參與排污權有償使用,并通過排污權市場交易,全面激發企業自主減排動力。當然,這也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推動。因此,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在2022年印發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的實施方案,對排污權有償使用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提出了2023年全面實現排污權有償使用的目標要求。2024年經省政府同意,省生態環境廳等6部門印發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若干措施,堅持環境資源有償取得原則,全面推行有償使用。
例如,之前有一家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兩條生產線已經停產了,要淘汰。如沒有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這兩條生產線的排污權就會直接被政府無償收回,納入政府儲備,等于企業的“無形資產”白白損失。而實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后,企業通過繳納37.119萬元的使用費,有償取得排污權,淘汰生產線排污權屬于企業資產,其投放至河北省排污權交易平臺,開展市場交易,獲得出讓收入329.4萬元。有償使用不但沒有增加企業負擔,還通過污染減排獲得收益292.28萬元。這也讓大多數企業能夠更加主動配合排污權有償使用、積極進行污染減排。
類似這種宣講政策和案例,推進綠色金融等情況,是我們近年來主動服務企業的工作重點。總之,我們希望通過宣傳、講解、幫扶,讓企業認識到排污權有償使用對企業來講不僅是簡單的“增加成本”,而是讓現有的資產“活起來”,帶來更多收益,也帶來更好的綠色發展機會。
中國環境報:據您剛剛介紹,河北在不斷提升排污權改革質效方面,提出“排污權金融賦能”“開展跨區流轉交易”等創新做法。在您看來,應當如何提升資源環境要素有償使用的市場交易活躍度、增強有償交易的金融屬性?
劉增強:我認為,首先要活躍排污權交易市場,要優化政府儲備投放,暢通供需信息渠道。一方面,要發揮政府統籌調劑作用,按照“非必要不投放”原則,加強政府儲備排污權投放審查管理,交易市場排污權供應緊缺時,應及時投放政府儲備,穩定市場運行。另一方面,要在排污權交易平臺增設可交易排污權信息、建設項目受讓需求公告版塊,為交易雙方及時提供供需信息,用“想交易、找平臺”的鮮明導向凈化交易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同時,政府部門和相關單位部門,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包括要深入企業,講解指標需求、存量獲利等交易流程,要宣傳好改革紅利、典型案例,還要指導項目單位、企業了解使用平臺,有效破解渠道不通暢、信息不對稱、政策不了解等問題。
關于排污權金融賦能方面,首先要加大排污權抵質押貸款典型案例宣傳力度。例如,通過設置專用郵箱、調研座談等方式,及時了解排污單位融資需求,建立需求信息庫。我們也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組織多種形式的政銀企對接,以“小切口”創新舉措,搭建溝通合作平臺。
同時,要加強與金融機構協調對接,引導創新開發單一排污權抵質押、排污權+信用、排污權+組合擔保、排污權+產業收益,以及產業集群的排污權+數字科技等綠色金融產品,破解市場主體融資難題,服務企業發展。
中國環境報:我們了解到,我國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管理制度不完善、交易主體和方式不豐富、政策銜接和信息共享不充分等問題。據您了解,河北省在推動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的進程中,面臨哪些突出問題?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改革措施?
劉增強:目前各省均在自主試點,交易方式、模式、規則、市場準入等不盡統一,問題也各有不同。就河北省來說,我們梳理看來,確實還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個是企業間市場交易還不活躍。以2025年為例,1月—4月,河北全省累計排污權交易1043筆、0.81億元。其中,企業間交易457筆、0.25億元。雖然這個數據已經比往年有較大提升,但受企業對排污權交易政策了解不全面、存在惜售心理等影響,企業自主減排、主動交易還不活躍。
另一個是排污權金融屬性尚需加強。與浙江等省份相比,河北省排污權抵押貸款筆數、授信規模還有較大差距,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未享受到排污權改革的綠色金融紅利,在排污權綠色金融作用發揮上還存在短板。
還有就是排污權交易種類需進一步拓展。例如,揮發性有機物已納入國家污染減排考核,顆粒物是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但由于涉及這兩項污染物的企業類型多樣、產排污工序復雜、核算方法缺失等,河北省2025年開始啟動確權核定試點,目前未將其納入交易范圍。
下一步,河北省將深入貫徹《意見》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健全排污權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重點圍繞多措并舉活躍交易市場、規范排污權數據管理、推動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排污權監管體系、提升服務市場主體能力、加強交易市場監管等方面開展工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