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或將大量退役
綜合利用如何規范發展?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四川省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作為全國首個以省級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的專項文件,這一舉措不僅標志著四川省在規范動力電池回收領域邁出關鍵一步,也為我們應對可能出現的動力電池大量退役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
四川實施《辦法》,具有很強的現實緊迫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四川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40.2萬輛,同比增長56.4%。預計未來2年—3年,四川可能迎來第一輪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但與此同時,高附加值的綜合利用產業鏈卻尚未形成規模。比如,大量電池流入“小作坊”,導致正規的綜合利用企業“吃不飽”。這種無序流通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更埋下了環境污染和安全的隱患。
動力電池中含有鋰、鎳、鈷等重金屬,電解液以及含氟有機物等污染物,若未經過專業化、規模化的再生處理,很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逆轉的污染。規范發展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產業,不僅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還可實現金屬資源的循環再生。同時,動力電池占新能源汽車生產階段碳排放量的50%左右,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有助于提升整個產業的資源利用水平,減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結合四川面臨的挑戰,《辦法》從區域中心建設、回收利用規范、鼓勵支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為四川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閉路循環、提升回收利用安全環保水平提供制度支撐。四川的探索實踐,對全國來說,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總量超58萬噸。據預測,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到104萬噸,2030年將達到350萬噸。然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規范化回收率不足25%。行業長期面臨渠道分散、技術標準不統一、監管盲區等問題。
盡管國家層面已出臺《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工信部也于去年底發布了新修訂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更好適應技術水平提升、技術指標提高的行業發展趨勢,但政策落地仍需地方結合實際細化創新。四川出臺《辦法》,目的正是在于進一步健全全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解決退役動力電池流入“小作坊”導致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問題,同時引導企業有序投資、有序發展,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復建設。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逐漸進入退役高峰期之際,四川的做法,為各地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做出有益探索。
各地應抓住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發展機遇期,堅持政府和行業企業協同共進,實現電池回收利用產業提質增效。從政府層面來說,應制定適應當地實際的地方性政策法規,形成強制性回收機制。既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針對符合規范的回收利用企業,給予資金、稅收減免等政策支持,也要加大對非正規企業非法回收、倒賣、運輸、拆解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從企業層面來說,要在回收、拆解、再制造等環節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降低綜合能耗,實現廢舊電池的高值化利用,爭當這一領域的技術輸出者、標準制定者、行業引領者。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真正成熟,不僅體現于產銷數據的增長,更在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完善。四川以制度創新打通產業鏈“最后一公里”,其價值不僅在于應對眼前的動力電池退役問題,更在于為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樹立樣本。唯有將每塊退役電池都轉化為資源再生的起點,新能源汽車才能成為真正的綠色產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