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廣東環保產業運行整體穩健,部分細分領域小幅波動
【谷騰環保網訊】記者近日從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了解到,在“雙碳”目標和美麗廣東建設持續推進的背景下,2025年一季度廣東環保產業交出“穩中有進、結構優化”的答卷。
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4月發布的運行分析報告同時指出,超半數企業面臨營收利潤雙降壓力,應收賬款高企、政策落地不暢等挑戰正倒逼產業加速轉型。
分析報告表明,今年開年以來,環保產業整體承壓明顯。數據顯示,53%的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8.4%的企業經營利潤收縮。市場拓展步伐同步放緩,超五成企業新增訂單數量及金額減少。在成本持續攀升的背景下,38.3%的企業坦言經營成本上漲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圖1 2025年一季度廣東環保企業營業收入同比變化情況
圖2 2025年一季度廣東環保企業經營利潤同比變化情況
廣東省固廢處理領域逆勢走強,成為一抹亮色。廣東固廢(含危廢醫廢)處理處置領域中,超四成企業實現利潤增長,噪聲控制領域亦有近三成企業營收提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環境咨詢、環境監測領域遭遇“重創”,超六成企業利潤下滑,水污染治理、大氣防治等傳統板塊同樣步履維艱。
圖3 2025年一季度廣東各細分領域營收、利潤同比情況的企業數量占比
此外,“回款難”正成為懸在行業頭頂的利劍。報告顯示,46.3%的受訪企業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突破30%警戒線,其中四分之一企業該比例超過50%。“這意味著部分企業現金流幾近枯竭,資金鏈斷裂風險指數級上升。”協會專家指出。與此同時,融資環境未見改善,近三成企業遭遇融資成本上漲與融資難度攀升的雙重擠壓。
政策落地梗阻同樣亟待疏通。盡管國家及廣東省一季度密集出臺多項環保產業支持政策,但調查顯示“政策盲區”廣泛存在——21.5%的企業對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新政毫不知情,51.7%的企業因實施細則不明而未能受益。僅11.4%的企業明確表示政策帶動了效益增長。“如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關乎產業復蘇動能。”報告強調。
面對挑戰,報告呼吁企業緊抓政策機遇窗口,尤其關注綠色金融、設備更新、美麗鄉村建設等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對全年營收的預期(22.1%預計增長)略高于上半年預判(19.5%),折射出謹慎樂觀情緒。
圖4 廣東環保企業所在細分領域2025年全年營業收入預測情況
“唯有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提升附加值。”某環保科技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技術創新是破局核心。商業模式革新亦在加速探索,環境托管服務、第三方治理等模式有望提升資金效率。產業鏈協同則成為降本增效新路徑,多家企業正聯合上下游構建韌性生態。
“成本控制能力決定生存空間。”報告指出,在用工趨穩的當下,企業需通過工藝流程優化、運營模式升級筑牢風險防線。隨著中國環保技術競爭力提升,主動布局“一帶一路”及東盟市場,正成為頭部企業開辟新增量的戰略選擇。
廣東環保產業的“開年答卷”,映照出轉型陣痛與升級曙光并存的發展階段。當半數企業仍在營收下滑中艱難調整,固廢處理等細分領域已憑借技術積累率先突圍。政策紅利從“紙面”到“地面”的跨越、應收賬款頑疾的破解、國際市場的深度開拓,將成為產業跨越周期的關鍵支點。在服務美麗廣東建設的征程中,這場靜水深流的變革,正重塑產業競爭新格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